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五十五章准备北伐(2/3)

想了一会,刘浩然又转到正题上来了:“伯温先生,你那边准备的怎么样?”

“百室,即将北伐了,军资供给方面准备妥当了吗?”刘苏然,转问李善长

茶刺罕路即今铁力西平原。是成吉思汗三弟帖木件赤斤的封地。那里多是女直人和汉人放牧耕。不过蒙古人也不少,而宁昌路即今通辽市一带,早就成了蒙古人的牧场。东北诸族的游猎兵杀去,正好可以牵制辽行省的元军。

虽然刘浩然指明了方向,也传授了初中植学所学的人下授粉等知识。可是农牧研究所依然走展缓慢,想想也是,人家袁院士辛苦了十几年才搞稻,自己一帮“山版。专家几年工夫就搞来了。那也太没天理了。既然这个急不得,刘浩然就在想,是不是该加快海军的发展。尽快到洲转一圈,把那里的玉米、土豆等产量农作些回来,以解燃眉之急。

锋,目标直指元廷辽行省沈州,而游猎兵的目标则定在元廷的茶刺罕路及宁。

“回禀陛下,太平军械厂从龙凤八年就开始行全力

“臣一定行文给赵大勇他们。讲明利害关系。”冯国用郑重地答

李善长凝重地,他跟随刘浩然多年,也一同经营江南多年,知恢复民生的艰辛。土地好分。丈量完毕然后就是,可是随之而来的、耕和耕却是一件件更重要以尤产,而且土地不是工厂,加班加上就可以见到收益“心旧不到秋收你是看不到收成的,而一次秋收又需要耗费一年半载,这些空余的日就等于在吃老本,不好准备如何能行?

不过刘浩然想的更远,现在的粮产量太低了,江南诸省虽然土地沃,可走产除了养活自己,还真养不活太多的人。刘浩然也很重视农业技术的提,早早就设立了农牧研究所行专门的研究,而且他将自己知的袁隆平院士研究杂稻的概念告诉了研究所,给他们指明了方向。可是刘浩然只是知个大概,他只是看了袁隆平院士的斤小人事迹才知袁院士好像是用野稻来超级稻,至于过程就不得而知了。

江南一些文人天天把北伐挂在嘴边,好像王师一到各地就会迅速如江南繁荣起来,人心也会迅速归附。可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北方那上千万穷得叮当响的百姓如何糊?你仁义的大旗打得再,北方的百姓们吃不饱肚,心里照样有怨言,届时心有不满的元廷残余稍微一煽动恐怕又是一场战

“告诉赵大勇,东北诸族的招募兵还是游猎兵,一定要好生看待,他们可是我们以后平定东北的基础。这些都是来自各的勇士。在各自落中拥有不低的地个,我们必须以真诚、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们,尽可能地让他们归心。”刘浩然特意叮嘱。现在东北诸族都分散的,就是几个大支也是数百或数千人为一落,各自过日。所以刘浩然才如此关心这批应募和应召的东北诸族勇士,只要拉拢好了他们,自然就能拉拢他们所在的落,如此蔓延开来,不愁东北不定。

“那就好,北方这几年太苦了,我们不仅要收复失地,更要安抚好那些吃尽苦的百姓。对了,内阁要着手从南洋购,再我们也要认了,大不了那些钱算是存在他们手里,我们要尽可能快地帮北方诸地的百姓恢复生产。”

“陛下,从龙凤八年江南诸省初定开始,我们就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从占城、越陈等地购大量的粮。计有一百九十万石,加上这几年江南风调雨顺,粮年年丰收,我们照市价从百姓手里收购了大批粮。加上田地赋税,计囤积了三百二十万石,现在存放在武昌、扬州、合、上海等地,随时可以调拨军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