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零三章通商(3/3)

。他们一上战阵,就脱光了身子,只穿一条耙大的短裤,挥着日本的三尺宽弯之刀拼命向前。因此才有“倭寇勇猛”之说,其实只是被逼到绝境才会“勇猛”

说起来也见笑,各股倭寇都是由中国人做他们的首领。在各股倭寇中,以汪直的这股实力最大。其次是徐海。还有毛海峰,彭老生等十多支由中国人指挥的倭寇队伍,为害甚烈。这些身为中国人地倭头,金冠龙袍,海岛称王。他们攻城掠地,专杀富豪奸商和从商的官吏,也掠夺百姓入伍以扩充他们的实力,很有点农民起义军的味道。

说他们是‘倭寇’好像也有些牵强附会。因为他们地头子是华人,队伍中的成员大部分也是华人,他们好像是专为倭人打抱不平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军队伍。倭人在这只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倒像抗战时期日军中的伪军了,我们当然无法想象如果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各个派遣军司令和大多数基层官佐都是华人会怎么样?那恐怕就不叫抗日战争了,改叫抗击华人指挥的日籍雇佣军战争了。

其实与明军在战场上作对的战场指挥和计谋对手都不是倭寇,而是自已地同胞,是同胞在指挥,在出谋划策,是多数华人同胞与少数倭人在一起向明军冲锋陷阵。

都说真倭只有十之二三,华人占十之六七。这些华人中的有军事知识之人为之出谋划策,侦知官兵虚实,为倭寇当向导,也竟一时使明军落花流水,无可奈何。倭寇的兵锋在一五五五年深入内地,到南京,攻无锡,苏州,到安徽。这也许是汪直想回老家看看。在这个时期对倭作战中,明军败多胜少。

一股倭寇在攻打福州时,福州巡抚阮鸽怕守不住城池,便以行贿的办法,从国库中取出数万两银子送给倭寇,并为他们打造了六艘大船,让他们乘船从海上离开福州,这也算当官的为民保了一方平安吧。

当时沿海各地及成倭寇的天下,他们出入如无人之境,许多地方官知道明军保护不了他们,倭寇所来只为钱,于是他们就准备好钱,这一股拿钱走了,那一股又来了。

倭寇掠夺几乎所有从北到南的沿海地区,其中以江浙沿海受害最深,这两个地方也是当年骗倭人货物最狠最多的地方,故倭寇报复也最凶。

有人说:中日两国奸商多,中日商人做生意才是棋逢对手。

戚继光俞大猷训练的新明军投入围剿后,明军对倭作战形势才有了根本变化。其实戚继光也很无奈委屈,捉住的倭寇,审问时常被倭人反问得理屈词穷,漂亮的爱国口号在中国官奸商们作出具体卑劣事实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戚的爱国军人们除了审军情外,只审武力索款抢钱时杀了几人?抢了多少钱?源由一概不问,源由是政府的事,军人只管杀头。戚本人因对倭患起因情况非常了解,杀掉这些人,戚继光时常内心非常不安。倭寇该死,中国那些奸商恶霸就不该死吗?可面对大明政府中强大的腐败势力,他无能为力,只能用爱国主义来安慰自已。

前世的教课书和史书在谈到“倭患”这一历史现象时,老是说倭寇可恶,可那些腐败的大明政府官员和那些为官从商的奸商和地方黑恶势力保护下的各类奸商们就不可恶了吗?

并非为倭寇辩护,来我中国抢劫,不管什么理由,该死!

并非为汉奸辩护,帮助倭寇攻击祖国,更加可恶,更加该死!不管是打着什么替天行道伸张正义的旗号。

只是有感于:是明朝政府施政的弊病加人性的弱点造成了东南众多无辜百姓的诸多不幸和痛苦。

如果海禁放开,倭寇一定失去中国部分下层官吏和老百姓的支持。如果没有中国人的援助,倭患无论如何不可能持续那么近半个世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