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熊廷弼15691625(2/4)

“实内固外”“以夷制夷”是保卫辽东的完整的战略方针。“实内固外”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夷攻夷”使努尔哈赤无法扩充自己的势力。

但是,当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有人认为努尔哈赤不如江南一富家,其一系列对抗朝廷的行为,不过是某些武臣的诬陷罢了;有的主张采取“疏北关,亲酋”的方针。因此,随着熊廷弼的离任,这一卫辽方略也无人实行了。

熊廷弼任巡期间,努力实现这一方略。他修建了自海州卫、盖州卫、三岔河起,经辽、沈到开原、铁岭、北关止七百余里的边墙;增修了清河、叆、宽奠、大奠、长奠、草河、熊岳等七座城池,并修墩台一百余座。还建粮仓十七所,每所三五十间,三年之内积谷三十万石。整顿了军队,革去贪污、隐占等弊端,改变了风气,充实了营伍。他与北关叶赫、蒙族各搞好关系,使努尔哈赤不利,不得不采取退缩方针,还故地,革车价,以求和好。

解努尔哈赤的势力;挑拨努尔哈赤同其弟速儿哈齐的关系,造成统治集团内矛盾。这样,就使努尔哈赤自顾不暇,穷于应付,无力攻明朝。

熊廷弼在努尔哈赤刚刚兴起的时候,指了他是辽东的主要威胁,制定了扼制其发展的战略,并了不少实际工作。这是很有远见的。这一战略如能实现,将使努尔哈赤“终老死于中而不敢动”

万历三十九年(1611)六月,熊廷弼改任南直隶督学御史。四十一年(1613)因杖死生员芮永缙被劾听勘,回归故里。

熊廷弼在家一呆就是七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经略杨镐督四路大军攻后金,三路丧师(参见萨尔浒之战)。这时朝廷又任命熊廷弼为大理寺丞兼河南御史,宣辽东。熊廷弼兼程来京,但朝廷迟迟不给他关防文书,直到六月,努尔哈赤占领开原,才又任命他为兵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七月,熊廷弼离京赴辽东,行至十三站(今辽宁锦县西北)得知铁岭失陷。,辽已半是空城,一些官绅都已离去,员和将领也备下快逃,人心惶惶。熊廷弼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将自己家眷送走、动摇人心的罪名,逮捕了知州李尚皓;斩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震慑逃者;公开祭奠开原、铁岭战斗中的殉难者,激励士气,从而初步安定了民心,稳定了军队。但辽东形势并不令人乐观,军队虽有几万,但“辽之军一空如洗”辽之“兵又皆无人统领”战瘦损不足,军心民心不稳,而哨探报努尔哈赤攻破北关后要乘胜攻占辽。形势危急,困难重重。面对这形势,熊廷弼一次次上疏,要求朝廷派兵遣将,发给军,补充战。他斩贪将陈,没收其赃银;撤换纨绔弟无能总兵李如桢,而以李怀信代之。他适当收缩兵力,并守沈的绝大兵力于辽,并大飨军士,准备粮、行,佯示兵。后金果然疑虑,没有立即攻辽。熊廷弼抓时间,加城防。在城外掘壕三,每阔三丈,二丈,中,阻敌前。在此基础之上,熊廷弼一步采取措施。他与总兵贺世贤率兵一千,踏着冰雪,突然现在已被努尔哈赤占领了的抚顺关,大张旗鼓,坐在上,以鞭指地形“宣言某可营,某可伏,某可战”故意让后金哨探知,然后取而回。努尔哈赤以为熊廷弼要袭击他,砍树堵山,运石整修关隘、山城。熊廷弼又赢得了时间,大修辽城,薄者加厚,低者加,并在城西、北、东壕外再筑大堤,潴。二三个月后,一座厚壮固的辽城屹然雄峙在辽东大地上,防卫空前加。熊廷弼一步加大防御纵。他分析了辽东地形,认为努尔哈赤攻辽抚顺关。沈、奉集距抚顺各六七十里,互为犄角,完全可以控扼抚顺。于是熊廷弼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四五月间,亲自督修沈、奉集城防,然后署了兵力,命总兵官贺世贤率领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