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五十九章商议(2/2)

这个人啊!

但这段日不过月余,他就不再往她这儿来,甚至也不去任何侍妾那儿。净净的修,连酒都忌了起来。

衡听了也是心中一惊:“…这事实在太大,难得大小信任老朽!”他先拱了手,才说“二十多万石的粮,孙主事就是想私吞,那也没这么容易。此时牵涉到赈灾,老朽觉得不简单…”曹衡很快就想到了如今的山西布政使袁仲儒,范大人的至好友。

ps:这章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前文又有错误,主要是关于京通粮仓的…啊啊啊,最近修文频繁,要是注意细节的亲,可以从第156章重看,看情节的就算啦,还有对三爷的对话了调整,免得剧情冲突,就在156章。我的错,我没考虑周全==

她则坐在大炕上,拿着刺绣的小绷绣汗巾。一边想事情。

顾锦朝觉得疼。和陈三爷打,比和叶限费力无数倍,叶限事其实很好猜,他想什么就会这样,全凭心意。陈三爷呢?他究竟在想什么,他的这些事是不是有长远目的,她都不清楚。

前世父亲无此灾,因为那时候他和顾家的联系并不密。最后遭殃的是顾家,顾家在朝堂之后不断被张党打压,后顾锦贤和叶限在朝堂中崭角,但因五夫人的死,他们更是对顾家恨之骨。父亲那时候反倒平平稳稳的,但要说一都没受到牵连,也着实古怪…

这也的确是顾家唯一能走的路。

顾锦朝想得更全面一些。赈灾的粮问题,不仅能拖延了山西赈灾,而且还能顺便除去和叶家颇有关系的父亲。

顾锦朝觉得最奇怪的,还是陈彦允给她递了字条,他为什么要帮她?或者说是帮顾家。他可是张居廉派系的人!

这事要针对的主要还是袁仲儒和长兴候家,父亲这是被殃及池鱼了。

她偶然看到他左手上盘着一串奇楠沉香佛珠,觉得那是他开始信佛了吧。等到这世一看,那串佛珠原来早就在他手上了。

叶家也应该不会坐视不理,但他们能怎么?只能在此事事发的时候力保父亲,最多能保下父亲的命,官职是肯定会被革去的,而且永不续用。

她放下小绷,让青蒲拿了清凉油过来。

过了一会儿曹衡从外院过来,和锦朝把刚才商量的事说了:“…顾二爷的意思,还是说兵不动,他们先去找长兴候侯爷说项,看看长兴候府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行的话,就让老爷上陈情表说明,最多是革职查办,要是长兴候家愿意力保,也许还有回旋余地。”

再想到朝廷最近的动向,他心里就有一个隐隐的猜测。

她让曹衡先去见了父亲。曹衡是幕僚,更方便和父亲还有二伯父商量事情。

顾二爷皱了皱眉,顾锦朝还有账房先生?

但是顾锦朝觉得也并不是无路可走,至少陈三爷那里,说不定还有办法。(未完待续)

但凡贪墨,都是官员大忌。而且贪污的还是赈灾所用的粮,这件事要是传去,顾家哪里还有颜面在燕京立足!到时候顾德昭官职被削不说,连他也会受到牵连!

顾二爷又问顾德昭:“你说,是朝儿提醒你注意这个孙石涛的?”

顾锦朝刚把曹衡请过来,先把事情和他说了一遍。

顾锦朝不由得想起前世,她刚嫁去陈家的时候,陈彦允对她还十分好的。成亲的第二日,他陪着自己梳妆,陪着自己去给陈太夫人请安。虽说没和她说什么话,但是维护,没有人看轻了她。

朝堂之事岂容妇人置喙,明面上她是不能什么的。但是私底下她还是能一些事的。

顾锦朝知前世袁仲儒的下场,因此很快明白这件事肯定和山西赈灾有关。曹衡说了他的猜测,和顾锦朝不谋而合。

如果明白了陈彦允为什么要帮父亲,说不定能从他那儿找到突破,保下父亲的官职。

但是二十万石粮…这个窟窿怎么填得上?即便拿顾家全家当都保不起。就算是财力大到能保下这件事,收购二十万石粮,那也不是简单的事!这是会造成京都粮价振动的。

陈三爷究竟在想什么,他心里有何打算?如果要想帮顾家,为什么不说清楚,仅仅留下‘司庾主事’四字。是不是因为他还是张居廉派系的人,而不好把这件事说明白?

顾德昭:“…她有个账房先生,曾当过尚宝寺卿曹家的幕僚,说是和孙石涛认识。”

这世要是照前世的路,父亲被打压之后,顾家别的人也难逃罹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