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二四章(2/2)

当徐庶以略显惊叹的语气说及张懿‘试举’之法,诸葛亮却是眉微皱。

“人和!”诸葛亮想了想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只说了两个字。

在府中婢惊异的光中,一向沉稳的徐庶急步匆匆地走会客厅,见着正在厅中端坐饮茶的那名白衣青年,立即迎上前去。

散议之后,刘备原本想邀徐庶、张懿等几人再书房密议,但徐庶府上突然来人,告诉徐庶有“故友名孔明者”来访。徐庶闻听之下大喜过望,急向刘备告退回府,刘备笑而应允。

“嗯…”刘备沉思之后,轻应了一声。暂时未置可否。随即又继续询问张懿:“仲司,除人丁缺乏一事外,另一制约诸郡兴盛之事是何?”

听得张懿一番言论。厅中一片哗然。议事厅中不少文武将官就是通过“举辟”而来的,而且内中也有负责“举辟”之人。在一些人里,张懿的话甚至有些不逆不

“这是为何?”孙乾不解地说。糜竺、糜芳乃至刘备亦以疑惑地光看向张懿,只有徐庶微微颔首,似有所悟。

军师中郎将府

“孔明,来到庐江、寿,有何受?”详细地了解了诸葛亮前来寿的经过后,徐庶笑着问

“什么?”厅中哗声大作,当即有人列驳斥张懿…

鼓励生育之法。主公可布告诸郡百姓凡、女三人以上者,赏以钱粮士地。生越多,奖赏越厚,如此下去,15、20年后,必可人丁兴旺。”顿了一顿,张懿继续说“而以前计,则可行以战增之策。如丹、吴郡,据懿所知,此二郡山中皆隐有山越之民,不下数万之众。主公可遣军征伐山越,一者可以练兵、二则可以增,一举而两得。何乐不为?”

“长远策见效虽慢,却是可行之法!”徐庶前策虽也可行,但理山越之事,张将军似已有其他良法,暂时不宜征伐。但以战迁曹、孙权治下百姓主公治下,或许倒是可行!”

“孔明,别有载余,一向可好!”徐庶欣喜不已地说

“以‘修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要,使有志仕之人参与郡县组织的考试。择其优者为用,任贤用能。凡有才之人,不论尊卑贵贱,士族寒门,皆可应考录用!”

“恩师健心宽,一如往常!士元、公威他们也一切如常…”诸葛亮微笑回

“试举…”刘备中不住低喃,中逐渐现异芒…

“这位张大人,害刘皇叔么?”

“…”诸葛亮笑了笑,说“我想先见见刘皇叔再说…”

“呵呵…孔明,快快坐下!”徐庶拉着诸葛亮在几案旁对面跪坐,一连问了数个问题“恩师可好?士元他们可好?…”

“明日就为你引荐…”虽然诸葛亮并未直接答应,但徐庶却知事情基本已成,兴地说“不!明日我还是请主公亲自来见你…哈哈!”

得到诸葛亮较为肯定的仕回答后,徐庶显得非常兴,也将自己仕后一些经历说了来。了解诸葛亮的为人,又与其关系莫逆,徐庶在讲说时也不必顾忌太多,由当日的寿之战,一直提到最近的一些事务。当然,最要隐秘的事徐庶并未透

“呵呵…”徐庶笑着说“刘皇叔可称当世罕有的明主!孔明,你与我共同辅佐刘皇叔可好?还有士元他们…我等兄弟齐心协力,必可助刘皇叔安定社稷,抚黎民…

“人才!”张懿肯定地说“主公占地愈广,所需治政之才愈多。孙、简、陈、糜诸位大人虽有经纬之才,但毕竟力有所限,只能统筹诸郡政务大局。但至县、亭级,治政人才却大事短缺。懿以为,广征四郡、乃至天下英才为主公所用,已是迫在眉睫!”

“懿有一浅显之见,请主公与诸位指正…”张懿从容说“以‘试举’之法代‘举辟’之法!”

“何为‘试举’之法…”徐庶也不禁起兴趣来。

“元直师兄…”白衣青年诸葛亮立起形,笑着回

两盏茶的工夫后,刘备宣布暂停议事,结束了激烈的争论。

顿了顿,张懿继续说:“主公虽已有《唯才是举令》与《征辟令》广发诸郡。亦有不少应募之人,但懿以为却未必能寻得多少真正有才之人!”

“以‘察举’、‘征辟’之法寻觅人才,乃由先贤所创,自有其可取之。但懿以为,此法亦可弊端…”张懿略一犹豫说“请主公与诸位恕懿直言!负责察举、征辟者皆是名望士族,而被‘举’、‘辟’者十之八九亦是士族,其间难保不会有营私舞弊、任亲排贤之事。况且士族中虽贤能倍,但寒门庶族中亦多英才。故,懿认为,仅惟‘察举’、‘征辟’之法尚不足为主公广觅贤能!”

“…仲司有何见?”刘备对张懿的话倒不是很排斥,反而颇有些兴趣。刘备虽称“皇叔”但其自幼贫寒,其实与寒门庶族无两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