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蒙学上(2/2)

秦始皇帝统一之后,实施里保制度,普通人想在外面随便晃就很不容易了。为笼络人心,始皇帝要求各地公推吏员,通过文字测试后任吏职以治乡土,通过武艺测试后任武职以治盗贼。萧何、曹参等便被选来,而后萧何又推举了刘季,让他任低级尉职,也就是他当的泗亭长了。

但如今,就是这样一个人,号称要拿儒生帽当夜壶的刘季,竟然亲自提着礼,送儿前来启蒙了。

回到沛县不到两个月,县里有有脸的人几乎全都与他结。就连萧何那等庄重炼的宗族弟,王陵这原来他老大的,全都与他平礼相。而且听说他在别的郡还都结了些人,一时之间,原来的那个乡邑混混,一跃成为“郡县级”的大人了。

老大的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人称雍老二的雍齿,另外一个就是被称为刘老三的刘季。虽然他们自己号称“侠客”不过在县里人看来,刘季这家伙纯粹是些地痞混混的典型、氓无赖的代表。

不过这事也让刘季发现,在家乡,自己的行为已经很不受迎了,连自己亲嫂都不待见,遑论他人。于是没多久,在秦始皇十八年,也就是他二十八岁的时候,刘季告别沛县的朋友们,一个人往西闯去了。

能耐确实是长了,但从外边游历回来,却让刘添了一个极坏的病:讨厌儒生。也不知儒生是哪儿得罪了他,反正他是一看见人穿儒服儒冠,就必定想办法将人家的衣服帽脏才肯休。老夫虽然不是儒生,却也是读书人,兔死狐悲,伤其类,所以从刘季当上泗亭长后,他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这个曾经的得意门生了。

刘季的两个哥哥都是殷实人家,几餐饭倒算不得什么难事儿,亲兄亲弟的也没什么话好说。偏偏他大嫂极不喜刘季这作派,于是在一次刘季带了不少兄弟前去混饭时,刘大嫂就在灶房里将锅刮得震天价响,表示已经吃过饭了。

本来就是来蹭饭的,人家吃过了当然也没法让再一顿,大家只好就地散了。没想到刘季把人送走后扭来,准备舀些喝哄哄肚时,却发现锅里饭菜尚多,原来是嫂故意些声音来拒客的。

刘季是个光人,一怒之下再也不去大嫂家吃饭,这倒是遂了大嫂的愿。不过没几天,他就通过手下把这事传得满沛县都知,以表示对大嫂不厚行为的愤怒,就非他大嫂始料所及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是增长见识阅历,提人境界的重要法门。刘季这次去虽只游历了两年多,走的也不甚远,但见识阅历却真是提了不少,一般人或许看不来,象老夫这样的,却是知得清清楚楚。

虽然无赖好酒,但能耐是尽有的,这老夫知之甚详,任武职时老夫给起的官号里,自然也蕴有意。果然当上泗亭长以后,沛县东边这块地方,几乎没发生过什么大案,而县里每有送徭、力役、治盗、冶兵等事,也多半给刘季去办,刘季也得以游砀、薛、东郡诸地,职位虽不,却真正成为沛泗一带响当当的人了。

刘季甚有孝心,知父亲不喜自己这样,所以很少带朋友回父母家,一般都是去两个哥哥家混饭。二哥住在丰邑,距离较远倒还罢了,大哥家却离沛右里甚近,所以就成了刘季最常去的地方。

刘季原本天大方,为人诚,但毕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有小名气,却上不得台面,最多算个“乡井级”小人罢了。这次游历回来,却突然能耐大涨,于待人接之间,浸浸然提了好几个档次。

是儿大不由爷,刘季这样,刘太公也无可奈何,只好听之任之了。刘季不比王陵雍齿,他们都已经独立成家,而且家里都有产业,能够供养小兄弟。刘季自己名下是一文不名,全靠为人大度、诚心待下来服众,但隔三差五的总得带大家伙聚个会吃个饭什么的。喝酒自然经常在王大娘、武大嫂那里赊账,但这饭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刘季既不愿欺压乡邻,那只能去自已家吃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