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百七十九章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三(2/2)

李成梁还活着的时候,努尔哈赤卑躬屈膝的侍奉着,麻痹了李成梁。能的都了,哪里还有什么面可言?

“哼。”布木布泰抬看了看多尔衮,冷声说“不就是放不下你们现在的份吗?一个个都是王爷贝勒了,抹不开面。先别说大明会不会同意。难都忘了咱们老祖是怎么起家的?怎么现在一个个全都学的和那些汉人们一样,如此看重虚名?”

“罢了,罢了。”多尔衮挥了挥手,一脸萧索的说“归降就归降吧。只要大明能够同意,咱们就忍辱负重个几十年。等到日后重新恢复国力之后,再报今日之仇!”

李成梁还活着的时候,麾下拥有八千锐家丁,威震辽东,人人拜服。后来率军朝鲜抵御丰臣秀吉的侵,锐兵折损严重。等到李成梁死去的时候,这些李家的锐家丁们也随之烟消云散。

努尔哈赤在李成梁手下卑躬屈膝的了数十年养寇自重的寇,老实听话的很。李成梁一死,他当即就翻脸。建立大金国,发表著名的七大恨,起兵反明。并且在四年之后的萨尔浒之战中彻底奠定了满清的基石。

“又没说真的要降,只是名义上表示一下。去国号,皇帝退位。只要能够让大明暂时放过咱们。给咱们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今日之仇来日必将回报。”布木布泰轻声说了自己的打算。

“你说降就降?大明能同意?!八旗能同意?!”多尔衮气,重新将香烟放在嘴中。他不想和女人孩置气,没有这个必要。

谁愿意去白山黑里面打猎生活?而且,满清前期的时候可是绞杀了不少的蒙古落。别看现在关系好的不得了。可是一旦满清落难了,那些蒙古人绝对绝对会像是饿狼一般扑上来奋力撕咬。这一为蒙古人的布木布泰心里可是非常清楚。

“这些事情不用你说我也知。”多尔衮烦躁的摆了摆手。看了懵懵懂懂的福临,哼了一声,说“明天把人叫齐了开议政王大臣会议。选个人去京师谈判。就这样吧,我还有事要,先走了。”

手中掌握着压倒的绝对力量,这力量是满清本无法匹敌的!

布木布泰说的是实话。满清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依仗的就是战无不胜的大军力和残酷血腥的杀戮震慑四方。一旦失去了这些东西,那跟随着他们讨生活的人必然全四散而逃。

布木布泰的意思是,老祖宗都知韬光养晦的低调人等待数十年的机会一举成事。你们这些孙的现在居然想着要什么虚名了?

么办?是所有人都陪着沈城一起殉葬。还是一路北退,回到那白山黑去?”

这些满清的最心骨们都已然没有了继续持下去的信念!看来宁远城外的那场惨败给他们带来了太大的震撼!

多尔衮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提了向大明祈和的想法。人意料的是,居然没有什么人激烈反对。反倒是有不少人悄然松了气。这让多尔衮的心中愈发忧虑起来。

多尔衮给代善的底线就是,效仿朝鲜例,去国号,皇帝退位挂大明亲王衔,称臣纳贡。

布木布泰一番话说的多尔衮面泛红。当年努尔哈赤在起兵之前,是在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府邸里面的下人。他一直等到李成梁死了之后才开始谋划造反的事情。

“唉~~~”多尔衮轻叹气,目光之中满是的忧伤之,低声说“尽人事,听天命吧。”(未完待续。。)

“战备的事情也不能放下。”布木布泰抱着福临,轻声说“咱们要两手准备。一旦求和不成,那就要在这沈城内和大明血战到底。”

。。。

“大明估计不会同意的。”代善一脸忧虑的说

布木布泰不会明白,这个时空因为的到来已经变的和以往全然不同。无论皇太极是否能够活到这个时候,结局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各家王公们恐怕不会同意的。打了一辈的仗,手上不知沾了多少大明的血。临到来却要去给大明?”多尔衮领会到了布木布泰的意思,只是心中却有些放不开。

多尔衮离开之后,布木布泰愣愣的坐在火炉边上发呆。片刻之后才轻叹气,抱着福临,垂下睑,低声说“我苦命的孩儿啊。你父皇为什么走的这么早?要是你父皇还在的话,咱们大清这么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最终,多尔衮选择了老成持重的正红旗旗主,他的二哥代善作为使节即日起程前往京师去与大明和谈。试图以名义上的归顺换取休养生息的机会,以图来日东山再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