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早把自己的一生甚至是自己儿女的一生都奉献出来,来维护这些最不起眼的平民百姓,着实可钦可佩,早已经胜过了什么武圣关羽或是其他什么被高高的供在神坛之上的人们。
民族英雄,他当之无愧!
“我有生之日,必然将这些只会牧牛放马四处劫掠的家伙给收服了,以慰你在天之灵!”此刻我的心头忽然涌上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忍不住对着天空说了出来。
旁边有几个亲兵听到了我的话,不由得都有些惊奇,怔怔地向我望来,怎么也想不通我这么一个稳重如山的人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再一次见到了太宗皇帝的时候,我发觉他的身体有些不太好了。
也许是受了惊吓,也许是在突围的时候受了风寒,或者是被接连几次北伐失败给打击得萎靡不振,总之,出现在我面前的太宗皇帝的脸色有些微黄,偶尔还轻轻的咳嗽一两声,神色有些不济。
太宗皇帝是在私下里接见我的,看到我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比较复杂一些,也说不上来是欢快还是哀愁还是其他什么了,而我却在其中似乎看到了一丝愧疚的神色,不由得有些狐疑起来。
“你回来就好——”太宗皇帝有些犹豫,沉吟了良久后才接着说道“今次北伐失利,皆是朕的判断失误,朕当下诏罪己!杨大将军为国尽忠,乃是我大宋文武百官的楷模,应当褒奖!你杨家父子,皆为大宋之干臣,朕定然要好好的重用!”
我一面口中诚谢,心中却感到有些惊异。
一般来说皇帝作为权力的集大成者,一言九鼎,转瞬之间就可决定普通人的的生死荣辱,又怎么可能将过错揽到自己的身上,还如此情真意切的向臣下表露心迹?
果然太宗皇帝还没有说了两句抚慰的话后,马上就露出了狐狸尾巴,温言说道“昨日众臣聚议,谈到契丹人退去后,北方空虚,有主张乘胜进攻的,也有主张维持现状与之交好的,不一而足,朕在一时之前,委实有些决定不了,朕想到你刚刚在北疆以少胜多,六万人马就胜了契丹四十万大军,如此大功,何人可及?故而急招你回来,问一个明白!”
“原来是要从我的口中契丹人的虚实呀,难怪了!”我心下顿时了然。
我看了一眼太宗皇帝,却见到他的眼中有一种企盼的光芒,看来他还是没有放弃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可是如今以大宋之兵力财力,与大辽也不过在六四之间,纵然举倾国之兵,扫平北疆,自己也必然大伤元气,而西方的党项人和吐蕃人,还有南方的大理国,都不会坐失如此良机,必然会乘机东取宋室之土地,如此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可是北方的契丹人,也始终是心头之大患啊!我想了想,不觉头疼,深感时世之艰难,不是宋人不想进取,而是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要灭掉另一方谈何容易?
“陛下,契丹人虽然退却,可是其根本未动呀!”我想了想,非常沉重的说道。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自然不能支持皇帝和群臣的错误想法,可是也不能作出一副义正词严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士嘴脸来驳斥皇帝,那样只会招致皇帝的不满,引来杀身之祸,但是我也不能枉顾实情,昧着良心赞同北伐,因此我只有作出一副左右为难,恨不得为了皇帝的千秋大业肝脑涂地的样子。
如何取舍,都由皇帝来决断吧?
太宗皇帝见我一副长吁短叹的样子,马上明白了我的心思,知道我是希望北伐,却又感到北伐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才会这副表情,于是想了想后说道“朕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