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五章 黄河两岸(上)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下旬,黄河南岸。
曹cao2隐约猜测到高勇积极准备进攻河东郡的真实意图后立刻采取相应行动,一边命令镇守兖州西线的夏侯渊、夏侯惇准备进攻河南尹打开通往长安的dao路,一边自领两千骑兵一师步兵共七千兵ma星夜兼程急奔陈留。随同的有都骑尉任峻和新近投奔的族弟之子曹安民,程昱作为军师一同chu行。
陈留城内,接到命令的夏侯渊、夏侯惇立即调兵遣将:命令驻守尉氏的杜袭、李朔二将各领两千兵卒靠近州境,命令驻守封丘的蔡yang、秦琪严密监视袁绍动静,最后令驻守俊仪的韩浩带所bu两千士卒向陈留靠拢,只留下卞喜守城。
赶往陈留的行军路上,程昱忍不住劝dao:“主公,兖州境内尚未安稳,加之粮草不齐军械不整,而且军兵的整训筛选尚未全bu完成,如此贸然chu击恐怕…”
ma背上上下颠簸的曹cao2眺望遥远的长安方向忧虑dao:“高勇shen边能者颇多,加上他的行为一向让人捉摸不透,如果其一心为皇上、为大汉社稷到还好说,只怕…当年讨伐董贼时的经过想必仲德也很清楚,那高勇所率郡兵战力之qiang、军纪之严无chu其右,兵书云:夫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高勇救孙jian、夺中牟、破虎牢、占洛yang无不暗合此dao。”
看到程昱低tou凝思,曹cao2继续说dao:“高勇初到便以军势令旁观之人生chu畏惧之心,其后更是调兵包围盟主营盘,呵呵!换zuo旁人只怕gen本无命离开,可是这个高勇竟大摇大摆的离开,临走还大肆拉拢袁绍兵将。这些倒没什么,唯其攻占洛yang却不乘胜追击,白白放跑董贼,其心难知啊!”程昱说dao:“主公所言不假,其心难知,一旦高勇怀有异心…攻占河东而后渡河南下迎皇上于长安…之后胁迫皇上号令天下…可是,我军要想赶到长安必须通过袁绍、吕布两dao关,相当艰难啊!”曹cao2低声dao:“形势所迫,行不行都得试一试!”
这时一骑飞奔而来,曹cao2勒ma回tou,一传令兵驰到近前翻shen下ma掏chu一封信jiao到曹cao2手中。
曹cao2心底一沉,拆信细阅,上面是曹洪的笔迹:主公,曹公于徐州遇害,肇事者为刺史陶谦的校尉张闿,负责接送的应劭下落不明!
不等看完,曹cao2“啊”的大叫一声yan前发黑跌落下ma,这一突然变故令周围众人大惊。不久,曹cao2悠悠转醒。曹安民关切dao:“大伯,发生何事?”
曹cao2面容僵ying,yan光呆滞,jinjin攥住手中的信,更因为用力过大而不住颤抖“安民、仲德传令下去全军掉tou向东开赴泰山郡,让子孝(曹仁)、妙才(夏侯渊)各调一万五千兵卒开赴泰山郡,我要…我要为父报仇血洗徐州!”
程昱看着近乎失去理智的曹cao2轻声劝weidao:“主公,如此一来,那高勇…”
曹cao2jin咬牙关,在曹安民的搀扶下慢慢站起,呆滞的目光渐渐平复:“仲德不要再劝,我意已决,传令全军立刻开赴泰山!”
…
七月一日夜,河东郡东恒东bu的山谷中,一个蜿蜒近五里的营寨扎在尚算宽敞的谷底,行军整一日的四万余士兵大bu分已经安睡,负责值夜的士兵以班为单位分布于营寨周围方圆五里之内。莫大的营寨只有几chu1火光,其余一片漆黑。
帅帐内,贾诩的手an在地图上沿黄河北岸hua行“主公,子龙、子义应该行军至这里了,不chu意外四天后应该能够到达大yang城。”
高勇打着哈欠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苦笑dao:“想不到这河东郡的山路还ting难走,我军折腾了一天才走了三十余里,等攻下河东郡后一定要好好修建这里dao路,否则将来的辎重运输是大问题。”
贾诩诡笑dao:“主公还是爱开玩笑,长安三辅之地八百里秦川乃是帝王之资,昔高祖皇帝便是以这里为gen基夺得天下,只要善加治理,足可供养几十万兵ma。”
高勇装作惊诧的模样奇dao:“文和此话何意?”
贾诩看着高勇那幅佯装诧异的模样忍不住笑了chu来,高勇也跟着噗哧笑了chu来。
这时,帐外典韦领着一名士兵进来,高勇上下打量,只见其shen上盖着厚厚的尘土。士兵行礼后拿chu一封一星加急信jiao到典韦手中,再由典韦jiao给高勇。
贾诩问dao:“chu了何事?”
高勇似笑非笑dao:“曹cao2的父亲及其家人在徐州被陶谦的校尉图财害命,曹cao2大怒,正在调兵准备血洗徐州 !…历史虽然改变,可有些事情仍然会发生,只是时间不同而已。”
贾诩没有听懂高勇后半句话的han义,只是分析dao:“曹cao2chu手够快,用主公的话说这是陶谦给了他一个发彪的机会。曹军qiang悍与我军相差无几,徐州此次危矣!”顿了下,贾诩取chu青徐一带的地图说dao:“曹cao2进攻徐州必从泰山chu兵攻击琅邪,文谦(乐进)驻扎在泰山青州一线,可以让他多加注意,最好于危急时支援陶谦抵御,绝不能让曹cao2白得便宜。”
高勇放下信目光落在琅邪二字上,说dao:“文和与沮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