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利益。三郡商会在经过成立之后的首次激烈争论后,决定联合向官府申请开办商人自己的报纸。
于是右北平商会会长钱通、玄菟商会会长王德、辽西商会会长徐平三人联袂拜访,希望郡府批准开办属于商人自己的报纸。
政务院立刻展开讨论,荀彧坚决反对:“主公,此事万万不可!商人办报只会破坏风气,败坏道德。如果商贾在报纸上胡乱诋毁圣人之言、大肆提倡事事言利,弄得百姓效仿,这天下岂不失去纲常变得大乱!”
沮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此举确有不妥,如果某些人别有用心,利用报纸对郡府进行诋毁甚至攻击,甚或造谣生事引起民众不满,一旦弄得民心动荡,到时悔之晚矣!”其余几位老官吏亦不赞成商人办报。高勇一一倾听,用心铭记。
最后轮到主管商业的赵胜发言,与会的十余人也只有赵胜表示赞成:“允许商人办报,可以更好的传播消息,让商人、百姓了解最新的物品价格、产地、品种等各种信息,即可以提高货品的口碑,又可促进商业往来,郡府税收亦会相应增加。至于诋毁、诽谤之言,只需要求报纸刊登前必须交由郡府审核即可。”
高勇总算听到符合自己心意的话,稍稍宽心道:“商人言利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其实郡府的一些行为又何尝不是?给予农人优惠也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税收。想想战国七雄的秦国,由开始时国力最弱到最后一统天下,靠的是什么?”
荀彧立即答道:“当然是商君的强秦变法!重用法家制度!”
高勇笑道:“那只是一方面,是为了强秦之路而做的铺垫。真正让秦国变得富强的是两个方面:耕战与工商!耕战不用多说,秦军勇猛彪悍堪称无敌天下。而工商却没有多少人理解,怎么秦国强大会有这些商人的功劳?其实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要有基础雄厚的农业、战无不胜的军队,还要有规模巨大的工商业,因为工商业创造了国家的财富,使国家有钱去供养装备军队、去进行长时间战斗、去购买农民手中的余粮。”
怎奈荀彧决心不改,拿出了维护士林的大幌子,义正词严道:“如此重视商业那圣人之言摆于何处?天下士子又会如何看待?要知道士林清议影响巨大!”
高勇也明白这士林清议不好惹,在自己还没有完全培养出忠诚可靠的新法拥护者之前仍然需要依靠士林阶层。权衡利弊后高勇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既然这样,那么干脆同样允许士子办报,宣传儒家圣贤的主张、圣人礼法,如何?”
荀彧见高勇铁心支持办报,不好反对到底,况且允许士林办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沉默许久的沮授似乎听出了一些门道,微笑点头。
不久,三郡又多出了两份报纸:《商报》与《士报》。《商报》一经推出便受到好评,上面刊登着各种商品的介绍和价格、得到商会认可的商家以及工厂作坊招收工人的信息和待遇等等与商业有关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