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八章新明史兵火力线(3/3)

这五千名官兵在一名上校军官的指挥下,迅速的排列成了三排骑兵战线。这次,他们抽出的不是刀鞘里的战刀,而是别在马鞍后面枪筒里的马枪。

三天战线上的近卫军官兵迅速的做好了战斗准备,而每一条战线正中间都有一名负责指挥战斗的军官。这名军官的位置稍微靠前一点,他没有用枪作战,而是用手里挥舞的军刀来指挥每一次的射击,以此尽量集中火力。而与这五千明军骑兵对阵的,正是那一万八千名阿拉伯骑兵。

在不了解明军骑兵新战术的情况之下,阿拉伯骑兵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通过明军骑兵的阵型判断明军要与他们打对攻战。显然,在阿拉伯人看来,仅仅五千明军骑兵,如果真要用马刀来决定胜败的话,那绝不是他们的对手。而且,阿拉伯骑兵手里还有弓箭,有巨大的兵力优势,他们有着绝对的信心消灭掉这股明军骑兵。当然,事实远非如此。

阿拉伯骑兵的弓箭是非常厉害的,当初连蒙古人都有点惧怕。不过,阿拉伯人用的都是短弓与短箭。这种长度比较短的箭矢虽然在近距离的飞行速度很快,不过在远距离交战中,其能量很小,超过一百五十步之后,杀伤力就非常低了,只在近距离作战时才能发挥出短弓射击速度快的优点。显然,一百五十步的射程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当时近卫军的官兵都有全套铠甲,连战马都配备了铠甲,要想射穿明军官兵身上的铠甲,恐怕在五十步的距离之内都有问题。

阿拉伯人使用的是传统战术,即手持弯刀的骑兵在前面冲锋,而使用弓箭的射手在后面掩护。不过,对于明军来说,这样的战术是没有半点用处的,而且这也是阿拉伯人灾难的开始。

当时,阿拉伯骑兵中,几乎没有人穿戴金属铠甲。一是阿拉伯的手工业确实不发达,钢铁产量不足以为军队提供更多的武装。二是在沙漠地区作战,如果随时都穿戴金属铠甲的话,那不被敌人杀死,都会被热死。大部分阿拉伯骑兵身上是没有铠甲的,最多就是一套用皮革制造的单薄的胸甲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近卫军官兵手里的马枪,足以在三百步的距离上轻易的击毙这些阿拉伯人。甚至在三百五十步到四百步之间,马枪射出的子弹仍然有着足够的杀伤力。对阿拉伯射手的短弓来说,这个距离确实是太远了,就算他们采用抛射的方式,也不可能将轻盈的短箭射到两百五十步之外。也就是说,双方手里的武器在射程方面的这一百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就已经决定了这场战斗的胜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