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一四一奉诏奏请驱史党(3/3)

权专断,目无君上,有不臣之心。宣缯是深知他的,心中起先是惧,然后是疑,接着便是惊,最后又略带些喜。

薛极虽未直说,但宣缯在朝堂中打滚多年。岂不知他意之所指!

扳倒史弥远,取而代之,挟天子以令朝堂!

当今天子虽是史弥远拥立。但因为史弥远不肯放权,天子形同虚设。杨太后垂帘询政,便是去了史弥远,这大权也不为天子所有。真德秀、魏了翁之辈,原本为死去地济王鸣冤不止,若是驱了史弥远,只怕他们接着便要质疑当今天子得位不正了。故此,朝庭之中。天子虽说是名义上至高之君,却是臂助最少之人。宣缯、薛极二人,若是能助天子驱权臣撤帘幕固帝位,那么便可取史弥远而代之!

只要他们能助天子亲自禀政,哪怕不能如同史弥远一般飞扬跋扈,却也不会比如今更差!

而且这一来,设连环计迫得他们进退维谷的杨氏一族,也得不了好处,天子亲政,太后便必须撤帘。若是太后不撤,当初韩忠献能喝斥太后撤帘,他宣缯为参知政事,自然也可喝斥!

再抬眼看向薛极之时,两人都觉得对方眼中闪闪发光。

“只是天子处…如何去关说?”宣缯忽然道。

暗暗骂了一声老狐狸,薛极慨然道:“自有区区前往关说,事关机密,却不可大意。宣参政,此事只得你我二人知晓,便是府中亲近。也不得泄露,当初济王不得成事,便是身边有一绿绮耳,安知史相在你我二人身侧。未尝不置红绮紫绮?”

“旁人不知,你我还不知晓?”宣缯哼了一声:“史贼所倚者,不过是秦天锡一人罢了,如今秦天锡已死,便有密谍,那干万昕一介庸才,只怕也无暇顾及你我。如今满城风雨,他忙着捉拿传送、收藏那《奉诏奏请》折子之人吧!”

二人都是会心一笑。前夜那折子突然间出现。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牵连者之众。只怕给干万昕一月时间也抓不尽。这段时间里,他哪还有余暇顾及其余!

权贵之家,干万昕虽是跋扈,却也知道轻易触碰不得,故此他逼使有司所捕之人,多是民间士子,书商纸贩,为史弥远追得紧了,只得去国子监缉捕太学生。那梁成大方欲投靠史弥远,见有此事,便上窜下跳,助干万昕臂力极大,数日之间,太学生便有二十余人受此案牵连,民间士子、书贩,更是不计其数。那谢岳向来与梁成大不和,见他如此助纣为虐,更是怒斥之为“梁成犬”旋即也被扑入狱中。

史弥远此时愈发惶恐愤怒,那折子并未因为干万昕之追查而减少,相反愈来愈多,他在地方州府的门生故吏,也有不少写信回来,询问此事缘由。他此时也无心去分析幕后是否另有缘故,只是认定,凭真德秀一伙,玩不出这般手段,唯有杨太后,才能做出这般密计,一如当初与他勾通欲除韩胄一般。如今之计,唯有将杨氏赶出朝堂,方能震慑群小,也让真德秀一伙孤立无援。

笔此,在那折子之中被指责地盛章、李知孝等人,也加入攻讦指责的战团之中。杨谷、杨石虽然并不自辩,但真德秀、魏了翁等人也不是白读地经书,自然是引经据典进行反驳。大宋朝堂之上顿时更加热闹,一开朝会,双方便指手划脚口沫横飞。赵与莒对此仿佛事不关己一般,只当自家是来打酱油的,看得津津有味,每次都是杨太后听不下去,喝令退朝才算暂告一段落。

双方都知这只是预演罢了,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给对方致命一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