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如此。”叶心见她懂行,越发有了兴致“在《浣纱记》以前,昆曲只是用来清唱的小段文字,亏煞伯龙先生(梁辰鱼字伯龙)锦心绣
,居然想到以昆曲连缀整篇戏剧,有了《浣纱记》,昆腔才从昆山的地方声腔一跃而成风靡江南的剧中,伯龙功不可没啊!”“可惜眉娘生的晚,没能见到这位大才
,真是遗憾。”
“不用了,就连脸也不用画,都是自家人,你们随便唱两句,让紫林扮西施,先唱吴那
吧。”叶
心
“凌姑娘,需要曲谱吗?”
“我曾经伴过这戏文,还记得大概。”琴默轻声回答。
起来!只是不知眉娘有没有耳福听听天籁之音?”
~~~~
眉娘嫣然一笑:“我不成,哼两句玩玩罢了,不登大雅之堂。不过琴儿曾在乐班里过伴奏。”
叶心暗自赞一声好个聪明女
!知
我要以声乐打动琴默的心思,便凑趣要求听曲,不枉了江湖上如此褒扬眉娘!笑
:“眉娘肯赏脸听,我哪敢藏拙?端儿,你亲自去一趟,叫他们将《浣纱记》捡好的演一
。”
注:昆腔最初行时以文人清唱为主,后来发展成戏剧才有各
乐
伴奏。以昆剧现今情形来看,并无以琵琶伴奏的例
,此
姑妄言之,诸位姑妄听之,呵呵。
那紫林是个面目清秀的女孩儿,看样不过十一二岁上下,袅袅婷婷走完台步,开
唱
:“秋江岸边莲
多,采莲女儿棹船歌,
房莲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歌绿波,恨逢长
不得藕,断
丝多刺伤手,何时寻伴归去来,
远山长莫回首。”
连端卿这素日不大留心戏文的,一时间也听的痴了。
“哦?琵琶伴奏,倒是新奇。待会儿小孩儿们来了,可否请凌姑娘屈尊为她们伴奏呢?”
这一段是西施吴后思念范蠡的唱段,在整本《浣纱记》中极其有名。紫林音
清亮缠绵,琴默琵琶绵
回旋,两人一个在厅前拿
着
段缓缓走动,如弱柳扶风,眉梢
角尽是绵绵不绝的情思;一个端坐椅上,低眉垂首续续而弹,另是一番娴静、端庄的风范,不但音律
合的天衣无
,就连相貌形容,也令人倍
心旷神怡。
叶心见她虽然说的谦虚,却自有一
自信、大方态度,料到她必定不需要乐谱,于是命正旦紫林稍事准备,即刻开唱。
收藏收藏,我要收藏…照以往的经验,参加调查的会比收藏的少,为啥这次倒过来了呢?难
都是来谴责我挖坑的?哭死,我纺凡是签约的文绝对不会坑…
“我年轻时曾有幸与伯龙先生相数月,得他指
,因此对昆剧兴致极
,几乎到了成痴的地步。”叶
心笑
“眉娘应该也是个中
手吧?”
端卿答应着去了,眉娘:“老爷说的可是梁辰鱼的《浣纱记》?听说这个本
辞藻华
,与诗词不相上下,在江南开创了文人写剧的先例,博得不少喝彩呢。”
不多时端卿带着七八个小孩来,提着衣包,带着行
,为首一个大
的男孩
向叶
心行了礼,问
:“老爷,要不要搭台
?”
琴默红了脸,轻声:“请字不敢当,老爷胡
听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