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九个,石马区革命委员会,正副主任五个
江友信去了任何一个区,顶多做一个排名垫底的革委会副主任,若想挂个党委委员头衔,一个字——难!得苦巴巴熬几年,好不容易挂上个党委委员头衔,级别是一点没变,还要感谢上级领导看重
倘若江友信换了肖志雄,就要好办得多因为肖志雄年纪大几岁,副科级上了好些年头了无论放到哪个区,党委副书记是稳稳的,至不济也挂个党委委员,革委会常务副主任
那时节,讲究的就是个资历,论资排辈年龄也是个参考因素担任地方党政领导,年纪大一点,给人稳重靠得住的印象
几年后官场上流行一句顺口溜,说的是“年龄是个宝,文凭少不了”不过那是大讲特讲干部知识化年轻化之后的事情了
既然区级党政机构和县直单位都不合适,剩下来可供选择的就只有公社一级了公社只是个副科级架子,资格老的公社一把手,可以享受正科级待遇,个别二把手也能享受到不过大家对这个享受正科级待遇其实很不感冒原因很简单,资格老的同义词就是年龄大你老人家四十好几了,基层打滚一辈子,还在破公社里混,前途无“亮”啊
想要回城?基本上只有一条路——等退休!
将江友信放到公社去,就算做不了一把手党委书记,怎么着也弄个二把手革委会主任,无论如何算个正职,手里多少有些权力
只要有权,就好开展工作,就能尽快出成绩而且身为党政正职,出了成绩别人也抢不走
“为什么一定要是红旗公社?”
老爸沉思良久,像是自言自语冒出一句
“红旗公社是你和严伯伯的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干部听招呼,好管而且经济基础也好,容易出成绩”
我毫不犹豫说道
光柳家山几个工厂,也足以好好做一篇文章了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姐夫做红旗公社的一把手,自然有利多了,至少不会给本衙内使绊子
呵呵,在下只是寻求一个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可不算“官商勾结”啊
对于这个小儿子动不动就参与到县里的“政治生活”中去,老妈已经司空见惯,笑着招呼道:“两爷崽隔那么远说话,累不累?小俊快坐过来”
说着起身去给我洗苹果
我老实不客气坐过去,端起老爸的杯子喝了口茶,斜眼乜着他
“爸,张伯伯在基层呆的时间也够长了吧?也该给人家挪个地方了老同事哪能这么不照应?”
这就是打“亲情牌”了,抓住老爸重感情的弱点
其实在红旗公社的时候,老爸和张木林不是很搞得来张木林这人过分小心谨慎了,虽说没怎么给老爸使绊子,总之关系也很一般
“再说了,张木林谨慎有余,进取不足红旗公社在他手头,不会有什么起色”
我又上了点眼药
老爸有些迟疑:“友信年纪太轻了,一去就搞一把手,能不能压得住?”
我笑了
老爸已经从技术层面考虑问题,这事八成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