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百四十二章蒲津关之役(2/2)

但是后来张玄素看了李元吉的计划,却大受启发,提了一个替补方案,认为可以在黄河上游造船,改由陆夹击蒲津关。攻下蒲津关后,利用战舰在黄河架设浮桥,以便让大军渡过黄河。

这条运路线,在秋时,秦国曾经利用过。当时晋国灾荒缺粮向秦国借粮,后来的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答允了,派粮船从秦都雍城发,运输万斛粮,沿渭至黄河,后再改汾河漕运,运至晋都绛城。运粮的白帆从秦都至晋都,陆八百里,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史书称此为泛舟之役。

但对于唐军守将程咬金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未完待续。。)

“诺!”

这个方案被李重九欣赏,认为是可行的。所以去年尉迟恭在李重九授意下,攻下河东三郡,夺取了汾河。然后李元吉,李瑗即移师到这里,打造舰船。

因为现在渭河已是不比,当初渭河了,河严重,本不足让大船经过,后来隋文帝杨开通的广通渠,又太远了,必须从潼关绕路。所以派大军从黄河上游乘船,攻打长安被认为不可行。

“车驾到哪里了?”

现在李元吉,李瑗率领一万由唐军降军改编而来的兵,还有薛万均五千骁卫军一并,坐船而下,直蒲津关。而另一面尉迟恭,罗士信,苏定方三将挟攻下绛州之势,率三万兵也是由陆路近蒲津关而来。

李重九:“不错,朕也认为不可能,以朕的了解,若是李世民真的不战自退,迁都川蜀暂避,他就不是李世民了。不过唐军的动向如何,待我军攻到长安城下,就可以知了。”

当初张玄素陆夹击的战略构想已是达成了。

昔日李唐的齐王李元吉,庐江王李瑗这二人,正同坐战舰,顺着黄河而下。一万五千赵军坐着战舰,正沿河而下。

李重九:“传令下去,大军加速前,另外令尉迟恭,苏定方,罗士信,攻打蒲津关,前锋必须在三日之后,渡过黄河,为大军架设浮桥。”

在黄河上游,狼浑浊。数百艘艨艟战舰,正在沿河而下。

大雨降下,打在黄河的波涛上。

“回禀陛下,已是快至闻喜了。”

说完之后,李重九打开车窗,外大雨降下,一的空气,卷起车内。

所以李元吉这个建议十分有见地,对于一贯利用路运兵运粮的赵军而言十分有用,若是以舟运粮,这一次伐唐就可以免除二十万民役奔走于路上为大军运粮的辛苦了。李重九开始听闻时,甚至不敢相信是李元吉拿的方案。

李重九将李元吉建议拿至中书省讨论,看看是否可行。但最后中书省却否决了李元吉的方案。

长安。若是真的如此。李唐的基就动摇了。”

从黄河上游造船伐唐是李元吉向李重九提的建议,并取得了采纳。当初李元吉的计划就是在汾黄河之,建造舰队师,再沿着黄河顺直下,直接借由渭或者是广通渠直抵长安城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