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百二十一章伐唐之议(2/2)

“一是因为晋室上下和睦,而苻国内胡人未服,其大军战败失利后,诸族反复叛秦。由古思今,何其相似啊!”说话的声音虽不大,但是却是令满朝大臣震动。众臣们有的不安神情,有的则是偷看一旁英贺弗,额托等大将的神情。

卢承庆退下后,一旁刑尚书薛万淑:“微臣有话说,陛下李唐北有潼关之险,南有剑阁之雄,黄河有砥石阻碍,而长江之上则有瞿塘难渡。如果卢御史方才所言,天时不备,那么微臣之言,地利之势也在李唐一边。”

徐世绩一席话,听得众臣纷纷,连李重九也不由赞:“徐卿,这一番话,真是金石之言。”

以这样空前大秦帝国的失败,来提醒赵国众臣,就是现在的赵国与当年的秦国何其相似。

李重九:“卢卿,辛苦了,还有哪位卿愿意班,言伐唐之弊。”

若是苻之战成功,历史上也就没有什么南北朝了,隋唐也将不复存在。

但是最后苻与晋国战,前线兵败,最后导致全军崩盘,最后失败,而他麾下的羌、鲜卑诸族人尽数叛变,连苻本人最后也死在了下羌人姚苌的手上。

卢承庆话音刚落,一旁大臣姬川是急不可耐地反驳

李元吉听了这才作罢。

薛万淑说完,徐世绩淡淡:“微臣当年读过吴起的兵书,里面有句话,昔三苗氏左,右彭蠡,但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在其北,但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但武王杀之。山川之固,在于德而不在于险,若君不修德,左右心腹肱骨尽为敌国也。”

当年苻实行混一四海的政策,对战败之人格外宽厚,每灭一国,均授其君臣以官爵,并使统领旧,推行王之政,这使得苻的秦国雪球一般的壮大,最时,他糅合汉、氐、羌、鲜卑、羯诸族的人,兵力达百万之众。

而姬川一旁李元吉则是跪下来痛哭:“陛下,玄武门之变,血泪未,那弑兄篡位之人,下却居庙堂之上,为百官朝拜,杀兄之仇不共天,微臣恳请陛下赐微臣一旅,让微臣直伐关中,不取那狗贼人,绝不旋踵。”

最后苻下令伐晋,以百万之师南下,当时人之多,号称可以投鞭断

“所以微臣以为,潼关,剑阁虽险,但不足虑,正是因为险可恃而不可恃也。”

李重九也是麾下除了汉军人外,也是聚集了室得奚,契丹,突厥,室韦,靺鞨,句丽等各族人,万一到时候伐唐不利,李重九会不会重蹈苻的覆辙呢?(未完待续。。)

“而今李唐虽据天下一偶,但李家父恩德广施,国家安定,百姓景从,父二人皆非无之君。要骤然攻打,恐是兴无名之师,乃是穷兵黩武尔。微臣要讨伐他国,莫非八个字,厉兵积栗,以待暴主。当初突厥之势未必弱于大赵,但陛下铁山一战灭之,这是为何?乃是颉利倒施逆行,所以才自取灭亡,而并非陛下甲兵锐之功。而今李唐国内上安下和,实不可轻易攻打。不如等候时机,待李唐民忧国敝时,可不劳而定。”

众人看着李元吉痛哭涕的样,心底,你这样去了,除了自取灭亡还有什么其他结果,就算你另有打算,但如此作态,也太恶心了吧。

徐世绩说完,这时候礼尚书班反对:“当年苻讨晋,陈兵百万,投鞭断,而晋朝不过僻江南,民困兵疲,但苻最后却有之败何也?”

“荒谬,李世民篡权杀兄,又父退位,这样的暴戾无之君,不正应该兴师讨伐吗?怎么会师无名!”

龙椅上的李重九,对李元吉这一番哭闹,却是温言安抚:“朕知卿的苦恼,朕也不是说不伐唐了,下大殿上百官议事,计于庙算。众位卿也知,庙算多则为胜,所以诸位尽直言,朕也是很想听听反对攻唐的意见。”

卢承庆:“陛下从善如,真乃明君,微臣已是说完,恳请陛下与诸位大臣思量。”

威烈震慑八方荒远之地,先剪灭罗艺,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等敌,后平北定江南,如拾草芥,然而微臣以为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古来明君圣王知创业守成之不易,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