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百八十五章讲武堂(2/2)

只要大战一起,就是从洛,黎两仓那用船运粮。粮船上就可以随河,运至军中。正因为有黎,洛两仓,所以河南河北各郡县的粮库都是自给自足的,不需要向中央输贡,要不然李重九为何那么有底气,一气免得河南各郡三年粮赋。

“讲武堂?如国监一般,这简直听所未听,闻所未闻啊。”众臣们都是不解。

李重九问:“难今年怀荒镇闹了饥荒吗?”

但是王君廓向自己建议,将河北富裕米粮,运到怀荒镇其中用意却颇令人商榷。

“陛下,并非如此。”

李重九:“若解三十万斛,需要多少人力力。”

林当锋:“士卒负粮三斗,而自一斗,这也是无可奈何,毕竟从幽京至怀荒镇。没有运,只有让人用来拉拽,所以难免路上就消耗多了。”

这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以往隋末大时,河北各郡闹饥荒到了人竞相的地步,而现在李重九占据河北十年,国泰民安,今年又是丰年。而下河北丰收,所以这米粮上就有人打上了主意。

“暂时先不要。”李重九反对。

他踌躇了一会:“朕决定让他们现在幽京先训练一段日,可以请府军中优秀的将官,来指导他们。”

“既然这么说,那么王都护是借此投石问路,看看朕是否有挥师外的决心呢?”

“诺。”林当锋当下造办。

林当锋:“初略算了一下六十万斛。”

这时候王珪上前言:“陛下,突厥罗可汗,自从将突厥王从漠北迁至漠南以来,其王所在实已是大大靠近边。若是我军以轻骑从怀荒镇兵,实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突厥王廷。不过以我看,王都护并非是要突袭突厥,而是未雨绸缪,若是将来突厥一旦有变,我北向用兵,亦有足够粮草支持,这也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林当锋给李重九算了一下,李重九皱眉:“不行,这在路上消耗也实在太多了。”

李重九:“既然如此今年先押十五万斛,明年开后再押十五万斛。”

李重九看向林当锋问:“河北诸郡可以调多少军粮?”

这边林当锋刚刚奏完,礼侍郎:“陛下,今年武试已是结束,各郡共录取士三百二十人,现都在幽京候命,敢问陛下是否挑选之后,送六卫府军。”

“不,不是一段日,而是朕决定效仿如国监一般,设立一个讲武堂,无论是士还是府军之中优异的士卒,将官,得到推荐后都可以来讲武堂学习。学习之后再各军之中,从讲武堂毕业的学生,他们可以被优先提。”

都是不需要从郡县上调集军粮的。

事实上李重九这也是模仿现代军校的作为。

在中国最早提军校概念的,是王安石,理念也是从读书人中培养将领,但是此事随着变法失败最终半途而废。(未完待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