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试
洛yanggong,早朝退却后。
李重九留下周旭,苏威等人于乾yanggong叙话。
李重九看向周旭问dao:“洛yang修文殿内图书典籍都整理好了吗?”
周旭回禀dao:“陛下,都已是整理好了,修文殿之书chu自长安嘉则殿,当年有书三十七万卷,武皇帝命秘书监柳顾言等人对这些书进行编次,剔除其中重复和猥杂之书,整chu御本三万七千余卷,现都收藏在东都的修文殿。”
“我军攻破洛yang时,姬侍郎,已是命令士卒好生看守好修文殿,命人不可有毁伤。”
李重九欣然dao:“姬川倒是zuo了件好事,这些书都是前人之心血,当年秦始皇毁书坑儒铸就大错,朕不会学他。愚民不过一时之举,但惠民才是万世之得。”
周旭拱手dao:“陛下继承古训,崇儒重dao,此乃明君所为。”
李重九笑dao:“朕的意思当然是如此,书籍可供天下人所看,不可皇家独享,朕要你从民间多检些书手来,将这三万余卷的书籍抄录两份。一份送到幽京的国子监中,一份朕决定在洛yang设一书院,让天下有识子弟皆可来学习。”
周旭louchu喜不自胜的神情dao:“陛下此乃是盛事啊。”
李重九看向苏威dao:“苏爱卿,你觉得如何?”
苏威dao:“微臣也是觉得此事堪好。”
李重九dao:“苏爱卿,朕想让你负责校书之事,另外我请你作这洛yang书院的山长。你觉得如何?”
苏威听了不由讶然,但转念一想。校书之举,乃是liu芳百世之举。对于自己这个行将就木的老者来说,还有什么比shen后名更看重的。至于为一书院山长,岂非将来天下许多读书人都为自己的学生,这不仅是天大的荣耀,对于苏家人脉也是大大有好chu1的事啊。
苏威dao:“老臣年迈,本不堪此任,但蒙陛下看重,不以微臣老朽,委以重任。老臣必当尽力而为,以报答陛下隆恩。”
李重九听了欣weidao:“朕就知dao苏爱卿一定会答允的。”
李重九斟酌了下dao:“朕赐洛yang书院为皇家书院,苏威就为首席山长吧,周旭你可以协理此事,请天下名儒来书院中教习,第一批洛yang书院的士子,就以一千人为限吧。洛yang书院两年肄业的士子,可免去县试,直接入原籍参加郡试。若是特别优异者。可直接举荐给朕。”
周旭与苏威当下一并称是。
洛yang有的是士族俊杰,五陵子弟,李重九让士族入洛yang书院读书,也是收拢人心之用。等于给洛yang士族子弟开了一条终南捷径,让他们为大赵效力。
李重九对周旭问dao:“今年秋天郡学取士,进行得如何了?”
周旭闻言dao:“郡学考试的章程。早已拟定,一卷为四书五经。二卷为天文地理算术农识,三卷为策论。县学郡学士子早都习以为常了,两年前的国试也是采此三卷之法为国选材,士子们和民间百姓还是比较称许的。”
李重九听了问dao:“当初姬爱卿曾与我言,取人才之事,办县学郡学,非十年之功不成,而今快十年了,县学郡学着有成效,实在是令朕欣wei。这都是周爱卿你教导有功啊。”
周旭听了连忙dao:“微臣不敢居功。此乃是陛下重教育之事,奉为国策。自陛下所提的韵文,标点在民间普及后,不少如臣一般的寒门子弟,都有了读书进学机会。故而这几年郡学县学国子监所培养的人才,不尽其数啊。”
李重九听gan叹dao:“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越终而灭吴,而今天下寒门士族人才,都认同朕以县郡之试,为取才准绳实是不易啊。”
周洲也想到这十年来,培养人才辛苦,亦不胜gan慨,而今他最得意的两个弟子,赵欣,周洲都已是官居郡守了,这叫他如何不欣wei。
李重九dao:“天下人才如过江之鲫,有才学之士何等之多,但我大赵官职有限,要尽数取士恐怕不容易啊。”
周旭dao:“科举本就是国家论才取士之大典,挑选人才之中的jing1英,来辅佐陛下,匡扶社稷,要是人人皆可为官,何必要科举之事。”
李重九dao:“周爱卿的话太偏颇了,人尚且不争一日之长短,何况一次考试,就可以定人之终生的,那些没有中第的人,不等于不是人才,科举之事虽是规范,但仍是有缺漏,你知dao县试郡试国试取士,一般多少人可中第啊?”
周旭听了李重九这么说,当下想了一下dao:“大赵而今几十之郡,几百之县,各郡各县教育民风也是各不同。如蓟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