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晋王之议(2/2)

找一个封地倒有是有可能,如此不但于自己名声无损,对杨广也算最好的结局。

只是此时杨广争位失败,却只有一个薛衡为了他向皇帝苦苦求情,真不知若薛衡知自己本来应该死在杨广手下时,还会不会这么甘冒奇险为杨广求情?

“臣谢皇上。”薛衡从地板上爬了起来,退回朝臣中,脸上却没有多少悔意,显然无论是宗正寺卿还是宗正寺主薄地位置,他都没有在意。

杨勇面沉如,虽然登基不过四月,杨勇已习惯于官员对自己地旨意言听计从,薛衡如此不知退,让杨勇着实起了几分恼怒,好在杨勇毕竟有后世的记忆,若非必要,并不会随便杀人,冷冷的扫了百官一,问:“你们呢,也如此认为么?”

“恭送皇上。”

从一个正卿降到主薄,连降三级都不止,以后薛衡连早朝的资格都没有了,杨勇真怕这个书呆事来,素来了对薛衡来了一个不见不净。

“皇上,臣亦赞薛衡与晋王同党。”表态,多是攻击薛衡之言,没有一人和薛衡站在一起。

杨勇的脸稍为和缓,指着薛衡问:“薛衡,你可知罪?”

“即如此,薛衡由宗正寺卿降为宗正寺主薄,罚俸三月,晋王之事已有定论,谁也不许以此再生事端,否则从重罚”

百官听得暗暗咋,这个薛衡还真敢说,事实上也是如此,薛衡诗才虽然好,对于如何与人相得极为欠缺,历史上杨广登基后,薛衡从地方回到京师。当时杨广本打算对薛衡委以秘书监显职,但薛衡不识时务,写了一篇《祖文皇帝颂》奏上。

一连问了数遍,众臣都毫无反应,内侍尖厉的声音重新响起:“退朝!”

只是薛衡书呆的脾气发作,却不在乎皇帝是否发怒,他这个宗正卿反正得没有意思,脖一梗:“回皇上,臣并无此意,只是先皇厉行节约之时,每日所不过一,以至天下仿效,我大隋能有今日之盛,皆赖先皇以作则之功,如今皇上若能为天下百姓作表率,教华百姓之功自然如到渠成。”

随着皇帝下殿,转后方,数百朝官也鱼贯而,今天的早朝虽然让薛衡搅了一下,但除了薛衡,所有人都没有受罚,也没有耽搁太多时间,大家都急于往家中赶去,唯有薛衡的背影显得一秋瑟萧萧之意。

“皇上,薛衡胡言语,狂异常,只是片面之词,国法无情,晋王若是还有良知,当对皇上恩才是。”苏威首先站了来顿首,与薛衡书呆的脾气不同,百官无人为晋王求情,并不一定都是害怕君威莫测,而是许多人也认为晋王只是被禁是最好的结局,帝位之争从来就没有亲情,若是赦免杨广,倒会有许多大臣拼命反对。

“臣知罪。”面对百夫所指,纵使薛衡脾气再执扭,也不免脸苍白。若是真被皇帝认为是与晋王同党,下场如何,那夜的血腥已经证明。

杨广曾言:“他人以为朕是承接先帝而得帝位,其实论文才,帝位也该属朕。”偏偏薛衡在诗词方面远胜杨广,而且毫不掩饰,每次杨广召聚群臣诗作对,都以薛衡诗词胜,对皇帝毫不相让,最终大业三年薛衡就被杨广下令斩首,据说薛衡被斩之后,杨广尤自恨恨的:“看你还能再作空梁落燕泥否!”

“皇上,臣参薛衡与晋王同党。”

《鱼藻》是《诗经》中的一篇,据《诗序》言明,此诗通过歌颂周武王而讥刺周幽王。从此薛衡为自己埋下杀之祸,秘书郎之职也不翼而飞。

杨广当是正是雄心,想一番超越父亲地大业,薛衡的奏章无异给杨广上浇了一盆冷,杨广看了后极为恼怒,对苏威说:“衡至先朝,此《鱼藻》之义也。”

“皇上,臣亦认为薛衡胡言语,晋王之事,皇上置甚宜。”

“众卿还有何事启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