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三四十年的国运,现在他根本不用担心突厥人会打到长安来,果然,虞庆则和达奚长儒见突厥势大不可相抗。战术运用灵活起来,单挑险峻和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地方与突厥交战,双方有胜有负。开始形成拉据。
一旦形成拉据作战,朝庭上下顿时放心下来,眼下朝庭已经在全国实行均田制,又轻谣薄税,制订开皇律,国力正在蒸蒸日上,过一日就强一日,突厥人虽然对大隋边境破坏严重,却动摇不了大隋地国本,大隋最不怕的就是拉据战。
一个多月以后,长孙晟终于带着礼物来到北方的奚,习等部落,长孙从长安出发时,虽然秋风已起,却还是闷热无比,到了北方,此时已是寒风阵阵,将人冻得直打哆嗦。
在奚、习二部,长孙晟看到一副凄凉惨淡的景象,因为突厥人对大隋的出征,奚、习二部的牛羊牧畜被洗劫一空,壮年男子大多被突厥人赶赴战场。营帐中只剩下一些妇女儿童,长孙晟显然来晚了一步,即使得到二部的支持,他们也完全没有能力在突厥后方起事。
不过,长孙晟还是拜见了奚、习二部酋长,正在愁眉苦脸地酋长听到大隋来使顿时大喜,他们饱受突厥掠夺之苦,早有离心;由于战争的爆发,突厥人又超负荷的压榨,更激起二部叛意,他们就位于契丹各部边上,自然知道契丹各部地变化,契丹投靠大隋,虽然失去自由,但自身也强大了不少,而且得到许多好处,相反突厥对他们却只有不停的压榨,自然是愿意舍突厥而就隋。
只是以前二部本身势小力弱,他们根本不敢反抗,如今大隋来使,又有契丹人相助,两部酋长都是胆气大壮,以盛大的欢迎仪式来迎接长孙,只是看到欢迎自己的人群,长孙晟更是心头发苦,奚、习二部男子十成剩下不足二成。
长孙晟将带来的金银,绸缎代表大隋皇帝赐给他们后,奚、习二部更是喜出望外,不费任何口舌便签订了与隋室结盟共同对付突厥的誓约。听到长孙是鲜卑人,奚、习二部酋长还同长孙晟拉起血缘关系。声称自己也是鲜卑人后裔,至今,他们每年都到甘河大山地嘎仙洞去祭祀鲜卑的老祖宗。
嘎仙洞在甘河上游、嘎仙沟东侧悬崖的半山腰,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石室,室内可容纳数千人,据说鲜卑人就是发源于此洞内,魏太武帝拓拔曾派谒者仆射库六官到此祭祀祖先,是所有鲜卑人地圣地。
若不是事情紧急,长孙晟真的会到嘎仙洞参拜一番,只是奚、习二部并无实力,长孙晟眼下首要的任务是与处罗侯联系,只得拒绝奚、习二部的好意,带着剩下的金银财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