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防备魏再篡隋。
只是杨勇的话不无道理。长孙在突厥人地地盘待了一年多时间,而且刚刚回来,当然对突厥最为熟悉。杨坚勉强道:“传旨,宣长孙。”
接到皇帝旨意,长孙晟以最快的速度进宫,等他到了皇宫时,早朝已经下了,杨坚在侧殿接见了他,身边的大臣除了太子杨勇外,只有太尉于翼、尚书左仆射高颖、兵部尚书元岩廖廖几人。
待长孙晟参拜完毕,杨坚道:“长孙爱卿,突厥狼子野心,已在大隋边境数千里集结兵,爱卿刚从突厥回来,可为朕一解突厥之虚实。”
长孙晟连忙从怀中掏出一份奏章:“回皇上,这是臣在回来之路中赶写奏疏,臣已将突厥人虚实和应对之法尽写于此,请皇上御览。”
内侍张权连忙从长孙晟手上接过奏疏交到杨坚手上,杨坚快速看完,叹道:“长孙郎大才,太子,你也看看。”
杨勇将奏疏接过仔细观看,长孙晟的奏疏很长,里面不但将突厥人虚实写的一清二楚,而且还阐明对付突厥南侵地完整思想,长孙晟在最后提出三点:一、眼前敌强我弱,不宜正面交锋;二、突厥虽强,但内部充满矛盾,玷厥、阿波、处罗侯与沙钵略貌合神离,东方属国奚、习不堪突厥的勒索,也有离心叛意,容易分化瓦解;三、如果采用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地策略,最终便可孤立沙钵略可汗,一举而空其国。
长孙晟这篇策略比起高颍简单地节节抵抗自然要高明许多,杨勇在长孙刚回来时其实已见过他一面,长孙晟的车骑将军只是五品,并不能直接见到皇帝,长孙晟本来想托杨勇将奏疏呈给皇帝,杨勇自然早已知道长孙晟胸中韬略,此次再看一遍,很快就将奏疏看完,又将奏疏递给高颍。
杨坚心里不的回味着长孙晟奏疏所言,越来越觉得精妙无比:“长孙爱卿所说玷厥、阿波、处罗侯与沙钵略貌合神离,可否为朕详细解说?”
“禀皇上,突厥帝业多是兄弟相承,从伊利可汗、逸可汗、木杆可汗到佗钵可汗,都是如此。照此沿袭,佗钵理应传位给五弟玷厥,而佗钵可汗在继承汗位之前,曾答应其兄木杆可汗,死后将传位于木杆可汗长子大逻便,只是最后可汗之位却被摄图强势夺去,因此国内多有不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