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却还在沁水,由于三军将士的迟疑不前,此时连泌水上面的大桥还没有架好。二十多万大军只能停留在泌水西岸。听到朝庭监军到来,韦孝宽连忙招集东线将领一同迎接。
韦孝宽、梁士彦、宇文、元谐、宇文述、崔弘度、杨素这些人无一不是大周朝堂重臣,皆有国公之爵,杨坚在取得大丞相之职后,也还需要依靠皇帝诏令才能对他们随意调动。
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帝诏令都是丞相府地意思,接受了皇帝诏令,也就接受了丞相指挥。丞相世子亲自充当钦使,谁也不敢怠慢。许多人赶了数十里,来到离泌水最近的平阳郡迎接高颎和杨勇两人。
韦孝宽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满头白花苍苍,全身披甲,显得精神抖擞,在平阳郡城下,接过高颎带来的圣旨,向两人问道:“本官已在平阳郡准备好了钦使下榻之地,两位钦使路途劳累,是否就在平阳郡暂时歇息。”
高颎笑道:“不用,我等到前线是督军,可不是享受,前线情况如何,还请国公讲解一二。”
“这个…”前线果真如李洵所密报一样,观望情况严重,对于杨坚将四位亲王一起斩杀殆尽,韦孝宽也不是没有意见,故也一直没有催促部下进兵,这些事自然不愿意暴露在钦使面前。他不由向杨勇望去,心想丞相世子只有十几岁,高颎可以不顾劳累,一心督军,杨勇养尊处优,恐怕早就会想休息。
杨勇微微一笑:“军情紧急,国公如果不嫌劳累地话,倒是可以和我等边走边谈。”杨勇深知玄龙军这些将士可以对自己服服帖帖,而眼前的这些人恐怕不会真正把自己放在眼里,打定主意只跟着高颎地步骤走,勉得惹起前线将领的反攻,只要在适当时机展现一下自己的才能,这次到前线走上一场的目的就算达到。
既然正副钦使都如出一辙,韦孝宽顿时不好再隐瞒:“回钦使,叛贼尉迟迥派儿子尉迟惇在沿岸布置二十里阻我军渡河,我军渡船不够,暂时无法过河。”
高颎发问道:“为何不架桥?”
韦孝宽顿时一窒,梁士彦在旁边回道:“钦使放心,我军明日即可架桥。”他与宇文、崔弘度三人接受了尉迟迥送来的黄金,此时生怕高颎怀疑,连忙在旁补充。
高颎将此问题轻轻揭过:“既如此,那就等将军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