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前来袭击的第一波突击机群,16架“零式”战斗机在前面护航,45架战斗轰炸机及8鱼雷机随在后面。在离第58混舰队空域使,开始变换队形。从大机群集
飞行模式,转变为多个小分队独立飞行模式。一分为八后,每个小分队在两架“零式”战斗机的掩护下,分
从不同方向不同空中
度,向
军舰队的海域加速飞去。
令,直接飞向某一空域迎敌。这是一基于新技术作战模式,
据由舰载预警雷达发现敌机
现的大致方向,命令战斗机分队前往,到达相对空域后,再利用一
能优良的电波指示
,引导“恶妇”式战斗机接敌作战。
燃料缺乏一直困扰着日军航空兵,作为非主力队的
上飞机航空母舰,飞行员的训练更是得不到保证。飞行员的飞行时间都不足小时。和同期
军飞行员最低500小时的飞行训练相去甚远。(
军飞行员一般都完成一年半的飞行课程后,才能获得上战场的资格。)
“我是秃鹰,所有战斗机注意了,逐渐攀升到7600空。空战的总指挥官威廉少将,通过无线电通讯向机群下达了整
拉升的命令。
在“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舰桥指挥室中,一众航空兵参谋都围在立
沙盘前,
张地工作着。
据各战舰雷达兵报告汇总来的信息,即时地改变沙盘上的飞机模型的位置,为防空指挥官提供直视可观的战场情况。这
在地面指挥空战的方法在盟军中的英国已经十分成熟,是英国同德国之间的长期空战中逐渐形成的,只不过
国鲜有机会使用。
7600米空的
度,这对于二战时期的战斗机来说当
的
度了,虽然在二战后期有的战斗机可以飞上一万米的
空,但那只是理论设计上可达到的极限,没有实战意义。威廉少将之所以要所有战斗机都攀升到超
空中,主要是考虑到日军来袭的飞机大多数也是战斗机或战斗机改装后的轰炸机。空战中在战前占据比敌机更
的空中
度将有利于己方,这已经在实战中得到了实践证明。
—
,而是遵照航空母舰上的空中引导指挥
不过日军的飞行员怎么也没料到,他们在空中的行动,全被
军的远程预警编队及临时炮击编队的战列舰上的预警雷达侦察得一清二楚。
军多达250的F6F“恶妇”式战斗机,也在地面空中引导指挥官的指挥下,分散开来,在日军飞机前
方向上布下了拦截网。在
空上飞行的日军,怎么也没料到,
军的战斗机竟然在7600的超
空俯视着他们在空中变换队形。
据从前的作战经验,
日双方的舰队一般都把空中拦截线
署在距离舰[<。这次得益于远程警戒编队提前于150里就发现日军飞机,从而成功地把拦截线大幅推前到70海里
。
“蔷薇击!”“郁金香
击!”“拳师
击!”。。无线电中传来了各个战斗机中队及分队的队长们下达攻击命令的通信。隐藏在
空云层上的
军战斗机,纷纷俯冲而下,穿过云层,居
临下地向正在变换队形的日军机群发起了攻击。“哒哒哒哒哒哒”“轰”“轰”“轰”航炮扫
的声音,火箭弹爆炸的声音及日军飞机中弹爆炸的声音,在无线电中响成了一片。
25079,日军飞机被三倍于己的军飞机打了个措手不及。在
军飞机
大的机枪航炮及火箭弹的打击下,一时
了阵脚。日军飞机的驾驶员,大多数都缺乏训练,新手占了绝大多数,战斗应变能力有限。
军战斗机升空有先有后,一旦升空后,飞行员立即
据航母上引导指挥官给
地坐标,驾驶战斗机以最大速度飞去。空中指挥的权限,下放到分队长一级。这时各战斗机分队的战斗力及各个飞行员的素质
平便在这场空中防御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
现。
甫一锋,日军飞机便被
军战斗机击落了25架,虽有数架日机突防成功,飞临
舰艇编队上空,但迎接它们的却是临时炮击编队众多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的无比
大的对空炮火
织而成了对空火力网。如飞蛾扑火一样,在
舰密集的
炮火
击下,又有16架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