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65章唐风五(3/4)



三天以后,御医急报,太上皇怕是不行了。

李世民带着家人赶到,齐齐跪于榻前。

李适回光返照,支起一只手来:“皇帝…”

“儿臣在此!”李世民急忙上前,握住了李适的手。李适的眼睛只能睁开一道儿缝了,浑浊的看着皇帝:“我终于是要走了,解脱了…不管怎么样,谢谢你这些年来的厚待和照顾。你是我们老李家的骄傲,是天下人的好皇帝。我过去见到了老祖宗们,会告诉他们。你很出色,很不错。”

“嗯…”李世民无言以对,只能紧紧握着李适地手。

“快立储吧…”李适艰难的转过头来。看向跪在榻前的那些孙儿们,说道“太子乃国之根基,当早立以正人望。别再像我当年那样糊涂啦…早点立下太子,培养其威望德性,有助于人心稳固江山稳定。”

李世民心中飞快地一动,弯上腰来轻声道:“父皇,儿臣当立谁为储?”

李适停顿了半晌,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景兴太平盛世,需要的是文治贤明之君。来延续你取得的辉煌。其实,只要你用心。以你的能力和你的妃子们的德行。从现在开始着手,哪个皇子都能培养成合格的储君,你并没必要为难的去选择。乱世立贤。盛世立长,唯此而已…”

“嗯,儿臣知道了…”李世民缓缓抬起头来,看向跪在身前的妃子儿女们,宣布道。“朕宣布。立皇长子李铎,为东宫太子。李铎之母独孤墨衣。为皇后。”

“好、好…好啊!”李适连连说了三个好字,突然一下顿住,手就软了下来。

李世民大声呼喊:“父皇!----”李诵和文安更是大声哭号起来。

太极宫和大明宫地钟鼓楼,响起了凄怆悠长的钟声。整座皇城,笼罩在了一片哀怨之中。

大唐景兴五年十月十七,太上皇李适驾崩于大吉殿,享年五十四岁。举国哀恸,废朝半月操办丧事。

与此同时,皇帝立下长子李铎为东宫地消息,也不捷而走。有人欢庆,有人失落,不一而足。

大唐景兴五年地这一年,注定要被载进史册。就在这一年,大唐北伐、西征。拿下了草原、收复了河陇、击败了吐蕃。然后,太上皇驾崩,皇帝立下国储。

为何要立长子铎为太子?

这个问题,无数人思考了千百遍,得出千百种理由和结论。包括李世民自己,也思考了千万次,有过千万次不同的想法。

到最后,万宗归一,和事实就是,李铎成了皇太子,入主东宫成为储君。孤独墨衣荣升为皇后,母仪天下统领后宫。

太上皇的丧事,办得极尽哀荣。虽然他曾经不是什么好皇帝,可是现在皇族地威信已经深入人心,普天之下的臣民们还是给足了皇帝面子,都一起来哀悼太上皇。

半个月后,李适风光出殡,厚葬于崇陵。按照大唐皇族礼制,在崇陵边修了房子,让李诵等人居住在此为父守孝。李世民因为是皇帝,可以不必守墓,但也必须守孝丁忧。

寻常人家为父母守孝,要弃官归故土守墓。帝王守孝,除不可纳妃外倒没有别的特别限制。毕竟国事为大,犯不着皇帝都不当了去守着一块黄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