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通过三维立体图,可以看到,这里正好是山体最厚的地方。顶部到熔洞,垂直距离达到了四千九百多米,可以保护基地的安全。哪怕是遇到陨石撞击,只要不是太大,也能安然无恙。
众人或扛或抬,将一个个组件,运送到熔洞。
萧强二十多天来,也重组了不少的设备,让众人来回运了好几天。
安装地主力军是萧强和汪工等研究人员,他们都是机械设备专家,安装起来从容不迫。
是要搭建一个框架,这么长时间的宇航服生活,大家差不多也到了忍耐的极限。再不把居住房屋建造好,会不会有人疯狂到将宇航服撕破,就很难说了。
框架部分,采用了合金制造,呈管状。主梁部分粗达十公分,可以承受数十吨地重物压在上面。当然,要是山塌了,再结实地住房也会被压成一张饼。
房屋地四角和中间,采用了液压装置,就像千斤顶一样,将整个房顶支撑起来。
框架搭建完毕,就是安装外壁。
框架与外壁的结合处,采用了气密闭锁装置,只需要将合金板放入凹槽,关闭气密闭锁装置,就会形成很好地气密空间。
每块合金板,厚达两厘米,能够承受战车直接撞击。在它的表面,还有一层复合材料,可以阻挡各种射线,保护居住人员的安全。
众人建设起自己的住房来,动力十足。韩坤等人在几名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充当主要劳动力,精神抖擞,跑前跑后运东西、安装合金板高兴万分。
临时住房高三米、长十五米、宽五米,面积达到了七十五平方米。中间也用合金板进行区隔,在加强了仿佛抗压强度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个的功能区。
两间卧室、一个洗手间、一个专门的洗室、一个十几平方的客厅、一个生命保障装置室。
地球上简简单单的两室两卫一厅的住房,全部采用表面覆盖复合材料的合金板,与合金框架支柱构成。这套住房,拿到地球上,少说也要卖数千万!
房间构建完毕,另一边,汪工等人也将生命保障系统给组装完成。
当初,萧强要求所有体积超过一立方米的设备,都要分拆成几个部分。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便于组合的因素。那时,大家都认为他是吃饱了撑的,既然要以后组装成一体,那为什么不设计的时候,就干脆弄成一个完整的设备。
但他是老板,怎么说大家只有听命。
现在,汪工等明白,为什么老板会有这样不合情理的要求了。
一台大型氧氮混合、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一台水处理设备;一台小型电力系统。
三个设备将生命保障装置室挤得满满当当。
房间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以后的扩建问题。许多地方的合金板可以拆卸,也可以安装上气密舱门,就像潜艇上一样,可以独立封闭。在某一部分失去气密性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人员的安全。
大家急不可待地想进入房间,享受一下无拘无束的感觉。
汪工拦住了他们。
他们进进出出,身上的月球尘埃,早就洒得满地都是。这些尘埃非常细小,但在封闭的空间里,很容易给人带来巨大的影响。
要想在内安然居住,还要打扫一遍。
细心一些的韩坤在入口处的清理间,将宇航服身上的尘埃全部清理干净,又经过紫外线照射,杀死细菌,随后才进入住房。他操作真空吸尘器,将屋里的尘埃一一清理。再打开通风开关,将残余的粉尘吹出来,最后用紫外线光照射杀毒。
这许多步骤下来,房间才算彻底打扫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