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赶到了别墅群来。
要不是萧强准备了八百五十台电脑,足够他们人手一台,恐怕他们之间,为了争抢电脑,也会不顾斯文地打起架来!
这样的热潮,一直持续了大约有一个多月。
而后又被前来实习的清华大学学生,传回了学校,一时间,清华的教授们全都坐不住了。
他们只是来看了一次,就心痒得要命,也想弄这么一套系统。
可偏偏这个时候,萧强早就去了日本,不在公司。也幸亏他不在公司,否则,按萧强投入必有回报的性格,看见这么多,他高薪请回来的研究员们,整天抱着电脑不肯松手,早就急得口吐白沫了!
就算他在日本,接到了大学教授们,所发过来的跨海电报,还是不知道后院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立刻回电报,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为什么不答应,这本来就是他有蓄谋的计划,只是缺少一个诱因,怕自己太主动,会让对方感觉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既然人家这么多教授,向校方申请,联合发出了这个要求,他当然要配合人家,大家都是战略合作伙伴不是?
这个电报,他是直接发到公司的,让江胜海负责这个项目。
但他说得很清楚:我们牵专线到清华,安装小型服务器,为他们设置软件系统,只收成本费。他们的网络服务,以后也必须全部包给公司!
这就是说,他要有技巧地占领这块阵地,让他的系统,成为大家共用的便准配置。而他,就变成了一个网络营运商的角色。
大家隔得这么近,也不需要利用电信系统,牵专线多便捷、多省事,速度也有保证啊!
同时,他命令在寰宇科技网中,设置了权限级别。
公司的机密资料,是最高级别,以绝密标注,平时文档隐藏。只有他,和获得他授权的少数几个高层专家可以调阅。
公司的一般产品和技术,属于机密级,只有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研究小组可以看。标题可以显示。
普通重要的资料,则列为保密级,公司的研究员、大学的系统管理员及其授权人员可以调阅。
再下来,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的通用资料。
可以说,他这个保密级别,完全参照了军队的保密级别设定。而所有的研究员,也都能接受,自觉维护保密规定,没有将自己的ID,借给其他人参阅资料使用。
虽然最开始,这个数据库很小,资料也很少。
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谚语显示了它的正确性,数百名研究员同时上机,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这个数据库扩充的似模似样。
等到清华的教授们也加入进来,并发动所有学生也开展这个工作,数据库迅速以几何数字飞速增大。由早期录入资料两万多篇,陡然增加到八十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