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空战已经结束。双方的战机所携带弹药基本都已用完,仅蓝军发起了一次超视距齐射,击落红军六架战机,这次迂回与伏击之战,才正式告一段落。
十比二十五!
一比二点五的击落交换比!一千四百万美元,对三千七百万人民币,就飞机造价来说,算不上谁是胜利者。
但是,蓝军却依靠这次空中作战,成功地将红军庞大集群,瘦身到与本方大致相等的地步,实现了本方的战略目标。逼迫红军的空中力量,改变夺取制空权的设想,而退缩到地面雷达网的范围内,变成了一只单纯的防守型空军,而任由蓝军飞机,在空中肆虐。
空战从红军中伏,到双方退出作战空域,整个持续过程,仅仅一刻钟,而这一刻钟,就彻底改变了红蓝两军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也就是在蓝军指挥部,得到空战结果之后不到半小时,蓝军的地面炮火就发出了咆哮。
在预警机提供坐标的情况下,此前暴露的红军炮火阵地,要么被摧毁,要么匆匆转移阵地,但他们只要想停留下来,重新构筑阵地,就会遭到对方铺天盖地的炮火袭击,损失惨痛。
红军也展开了两次地对地导弹攻击,摧毁了蓝军的部分远程炮火,但这是杯水车薪!导弹和火炮水更贵,这是不问而知的。红军只能利用有限的导弹,模糊的坐标,将蓝军的最大威胁,稍稍减低。他们,在战场侦查被遮断的情况下,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红军在这种情况下,被迫停止攻击,尽力保持战线。炮兵、坦克等技术兵种隐蔽待命,不敢再暴露在开阔地带。
双方的战线,显现了一种奇妙的平静,形成脆弱的平衡。
红军是想退而不敢退,有朝鲜战争的例子,如果他们后撤,必将遭到对方的追击,和空中力量的打击,就算撤离成功,这场仗也不用打下去了。
他们只有保持着蓝军战线接触,确保对方火力有所顾忌,而保存有生力量。
于是,一幕曾经在朝鲜战争中十分普遍的场景,再现于这次演习场——从当日下午三时开始,所有的红军,无分前方后方,都开始投入了土木工程作业,壕沟挖得更深,设置藏兵洞。指挥所转入地下,后勤仓库和炮兵,也转入半掩埋式阵地。
无数的高射炮林立,炮口严密地指向天空。
到了傍晚,蓝军的攻击机群,在补充了弹药,作战场维护之后,重新起飞。
他们采取的战术,和红军当初一样,也是绕过对方的地面雷达网,突袭敌后方机场和物资转运中心。
可是这次,他们进行得非常顺利。
三千八百公里的最大航程,可以让他们绕更大的圈,躲避所有可能的地面雷达侦测。红军没有预警机,演习中也无法申请卫星支援,就像一个视力模糊的近视眼,对于战场的变化,他们只能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处处都显得慢人一拍!
长达一千公里的长途跋涉,蓝军偷袭机群,上演了一场千里大奔袭。
二十枚空射型巡航导弹,降低后方机场、导航塔、停留在防空机库里的飞机,以及物资转运中心,变成了一片火海!
当红军地面防空警报凄厉地拉响,当雨点般的防空炮火向天空宣泄弹药的时候,蓝军的飞机,已经向指挥部发出了作战成功的信号,踏上了回家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