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们还明智的宣布,《天下纸》对任何话题的讨论都保持适可而止的态度,因此,他们从下一期开始,就不再接受这个话题的投书。就这样,他们成功的多赚了两贯钱的利,然后全
而退。
是决定连夜赶一期增刊,除了尽量公正的介绍王安石的一生外———这当然只是为了避免麻烦———然后更是
挑细选了十封读者投书刊登。二月二日,他们如愿以偿的卖
了印发的全
一千份增刊。
但这件事却让王安石的支持者怒火中烧,无法就此罢休——毕竟《天下纸》也是一份报纸。而想骂王安石的人看见王安石死后被极哀荣,心中的不平也不是这么容易就消除的。
他曾经因为王安石的终于愿意妥协而振奋不已,但王安石一死,他有悲观起来,仿佛自己一无所成。他只能尽力安自己,旧党未必会让他失望,他至少还可以信任范纯仁。他的
睛应该看到全局,不能被一
分顽固的旧党所影响。石越要烦恼的还远不止这场报纸上的大骂战。
石越本能的察觉到,唐康带回来的辽主同意另立新约的许诺的真相,终究会被去。到时候,现在还只是隐隐约约的指责,就难免会变成
而
的怒火!而另一方面,朝中旧党对这场论战的漠视态度,也让石越担心。旧党中主张禁绝报纸的声音从未停止,如果司
光收到影响,打算
激烈
格的事情,那就将是石越不得不和司
光摊牌的时刻。
朝堂上的旧党与新党还未决裂,但在野,两派的支持者已经迫不及待的撕破了脸。而这次的裂痕,连石越也不知
要如何弥合。因为新党已经没有了首领,他们一盘散沙,却因为相信皇帝站在自己的这边,而信心百倍,无所畏惧。更加
痛的是,他们论战的范围越来越大。
这文化与实践之间的
大差异,让石越如此的迷惘。
连石越自己都必须承认,契丹的军事调动,很可能只是寻常的行动,这样的报告以前他也看过。而朴彦成的奏折,基本上也是报告好消息。
另一份报告是职方馆河北房送回的例行报告。河北房通过阻卜的亲善落,探明去年十二月,契丹从阻卜各
征调了大量的
匹,现已不知这些
匹被送往何
。此外还探明,一月下旬,辽国东京
有五千左右的渤海军不知被调往何
。
这两份报告让石越心更加沉重。
很快就有另外的小报抱着各动机参与
来,接过了《天下纸》未完的争论。到了二月五日,就终于演变成了《汴京新闻》与《西京评论》领
的两个阵营的大骂战。
二月五日的早晨,两府收到了两份从辽国送回来的报告。一份是宋朝君臣期盼已久的朴彦成的奏折,这封奏折说辽主已经同意前约立即废止,但新约仍有细节没有敲定,辽主已令韩拖古烈亲自与他谈判,一旦谈妥,则可择期签署,在雄州边界换誓书。这看起来是个好消息——但除此以外,朴彦成又提到,辽国现在实际主政的,是耶律信与萧岚。北枢密使萧禧长期告病,辽国有
言说他很快要
任上京留守。朴彦成对此忧心忡忡,因为耶律信
得辽主
信,而他对大宋态度
,以后辽宋关系将难免
现
。
难,他所希望的成功,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说起来真是奇怪,这个文明
理说是最应该懂得这些的——他们的文化图腾难
不是那个
太极图么?宋儒难
不应该极重视“中庸”么?但为什么在政治上,反而充满了非百计黑,非友即敌,非君
即小人这样的激烈的线
思维,要改变起来竟然是如此难之又难?!
石越心里很清楚,用所谓的“石党”来取代新党或者旧党,并不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要让新党与旧党学会,接受妥协与共存。他曾经以为自己成功了,而且看起来也似乎是成功了。但现在他才知,这件事情比任何一件事都难,当他们互相妥协与共存时,那
状态看起来总是那么的脆弱。相比而言“汉贼不两立”的
世之
可就容易多了。
石越手里还有另一份报告,一份稍显过日的《海事商报》,上面刊登了一条消息——日本国硫磺价格持续上涨,价格超过了南海各国的硫
石越祈祷着不要现那样的情形。因为如果是那样,就是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