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章错料一帆超十程四之上(2/2)

“明抢和明抢也有分别,左右是个死,自是要选个死相好看的。”

这是愚不可及的法,但朝廷公卿们,却乐此不彼,丝毫没有觉察。那些豪富之家,拥有远远超过他人的财富,却从来不知收敛。此次钱庄兼并法果真颁行的话,无数中小商人打拼十几年才创下的钱庄业,轻而易举间,就将全落到他们手里。钱庄业如此,那些中小作坊,只怕也难以幸免。

对曹友闻与段介的野心还毫无所知的李敦,这时候正在暗自留心听着与会者的闲谈。

“世一向如此。财雄势大的,朝廷要顾着;穷得没饭吃的,朝廷也要照顾几分。便是收税,也是上与下占便宜,吃亏的都是中。如今的事也例外不了。家大业大的人是吃不了亏的,海商是石相公一手扶起来的,更吃不到亏去。倒霉的依旧是中产之家…”

情报的收集。接到曹友闻的邀请,他上一答应席,而且还将李敦也拉了过来。这让曹友闻喜望外,曹友闻非常想拉拢李敦。段介与李敦对结算钱庄之事予以支持,是此事得以顺利通过的重要原因,而曹友闻亦知李敦不仅与石越的关系非比寻常,更得到司光的赏识——但是,李敦凡事都公事公办的态度,实是令人痛。不曾想有心栽不开,无心柳柳成荫,一个小小的茶会,倒将他请来了。经过结算钱庄的成功,一直在汴京碰的曹友闻士气大振,他一面安排王六丈带着周应芳的表弟回凌牙门行准备,自己则留在汴京,一方面筹备结算钱庄之事,另一方面,原本对游说朝廷向注辇国开战已渐渐灰心的心,也慢慢又活动起来。

“今年的运看起来不是太好…”“是啊,不知有多少钱庄能撑过年关…钞要是被废,俺可真是损失惨重。”

这一切,都让李敦忧心忡忡,却又无能为力。在朝廷中,他没有多少同中人。朝中并非没有为中产者说话的官员,但是,那个“中产者”只是局限于农民。

这些谈话中,惟一令李敦的,是商人们并没有丧失对朝廷的信心。钞也许会废除,无数的商人、作坊主可能撑不过年关,但是,从这些闲谈中,李敦觉到大家对未来的信心。商人们相信有三公执政,未来就一定会变好。他直觉的觉到,这对未来的信心,将是这场危机中,最可倚赖的东西。

“俺听到传闻,张少卿又上表,是要修改钱庄法,在太府寺下增设钱庄局,专门天下的钱庄。日后想开钱庄可就难多了,这传闻要是属实,这时候不下手,还想等到什么时候?总之,手里有金银缗钱的,什么时候都不用怕。倒霉的都是没钱的。”

这些商人们的闲谈、牢中,有时候确有一针见血的真知灼见。在李敦看来,中产之家,中产之商人、作坊主,才是国家的基,是国家税赋的主要来源。但是,财雄势大者拥有特权,更能抵御风险;而最穷困的人朝廷为了害怕他们造反,亦不得不特加安抚。所以,到最后,损害的只能是中产者的利益。

“我还听人说呢,周应芳对钱庄总社的小钱庄掌柜放话来,要他们趁着兼并法还没颁布,早盘算家底,觉得撑不下去的,可以与他富贵钱庄合并,折价计,算是大家连财合本,总比将来被人行兼并,什么都没有要好…”“他想得!这和明抢有何分别?”

“张员外真能说笑,朝廷果真要颁行钱庄兼并法的话,对员外岂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倒霉的是在下这样的小作坊才对…”

“是啊,如今是三公执政,国家恢复元气是迟早的事。不知多少人正提着真金白银等着钱庄兼并法颁布哩。对张员外这样钱大业大的,还有那些手里握着大把金银缗钱的海商,如今倒是应了那句成语,翁失,焉知非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