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兵妄言,然石越、李宪、郭逵辈,岂得说其皆不知兵么?”
赵顼移开目光,缓缓闭上眼睛,似乎是在小憩,似乎又是在沉思。过了好一会,才睁开双眼,沉声道:“朕意已决——便召王厚、慕容谦为将。让他们先到京师来,朕要亲自见见他们。”
“陛下圣明!”吕惠卿连忙顿首颂道。
文彦博却默然不语。皇帝明明已经疑心他以党争坏国事,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唐康、田烈武的案子,也要一气结了。”赵顼仿佛想在这一刻,处理掉所有悬而未决的事情“太傅与丞相怎么看?”
“臣理当避嫌。”文彦博冷淡地回道。
吕惠卿心情极是畅愉,只是皇帝到底还病着,他却不敢表露出丝毫,仍然是小心谨慎的模样。待皇帝的目光移到自己身上,方回道:“此事臣已累章论之,其实便是清议舆论,到底还是同情者居多。臣以为,这桩案子,不宜再争论下去,朝廷如今正在用人之际。孙默虽然判决了,然论法亦有恩自上出,陛下有特赦之权。此事凭陛下圣裁便可!”
赵顼心里想要的便是圣裁,吕惠卿所言,正合他心意。其实此事已经有政事堂的支持,朝廷上的官员,以人数而言,到底还是主张轻罚的居多。只不过清议可畏,赵顼亦不得不晾上一晾,以免过于刺激了反对者,万一闹出个给事中三驳出来,那才是毫无必要的大麻烦。但他还是假意想了一下,方道:“朕意以为,可黜唐康为大名府通判,令他去河北协助吕公著;李浑罢职编管,亦足为惩戒;田烈武罪轻,降一两级,闲置几年便可。至于高遵惠,实则功大于过,但亦不赏,平调益州做提督使。卿可与政事堂诸公商议,若以为妥当,便以政事堂的名义结了这案。”
他分明已经定了下调子,却还要展示公正,让政事堂去“商议”一面还给自己留了条后路——若是如此处分后,舆论清议接受了,自然是皇帝英明;若是舆论清议激烈反对,板子自然打到政事堂屁股上。皇帝依然是公正的最高裁决者。
但吕惠卿自是不惮于替皇帝当挡箭牌的,他反而暗暗庆幸——皇帝如此处分,竟比他想象的还要轻些,这正说明他的队站对了,不仅对石越有了个交待,亦能在皇帝心目中加分。吕惠卿相信,绝不会有皇帝喜欢一个处处与自己唱反调的宰相的。象当今这样的英主,更加不会喜欢。
*
约同一时刻,雍王府。
“皇兄又病了。”皇帝生病的消息,没能封锁过雍王府。
“哦?”李昌济吃了一惊,不由追问道:“果真?”
“千真万确,皇兄在保慈宫晕倒,不过现在已醒了过来。从太医的闪烁其辞中,可知这次病得不轻。”赵颢低声道。这些年他虽然“安安心心”当他的“贤王”但却并没有白费光阴,禁中的事情,能瞒得过他的,并不多。
“太子失德,皇帝病倒…”李昌济沉吟着。
“仙长以为如何?”赵颢笑道“汴京风云真是瞬息万变,有人以前是两面下注,如今风云一变,便向小王这边倒了。”
“大王说的是?”
“石得一。”赵颢言语中,不由有几分得意“这个奄竖,鼻子比狗还灵些。”
“此人举足轻重,大王慎不可轻视。”李昌济对于赵颢的野心,本来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但这时竟仿佛得天之助,好消息接踵而来,原来看来遥不可及的东西,突然间竟似乎近在咫尺了。
“小王理会得。”赵颢自然也知道石得一的力量足可倚重“只是太子失德这件事,要不要现在散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