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谁持白羽静风尘三(2/6)

两府大臣谁不知国库的底细?但是,太平,有时候也是需要粉饰的。

“陛下,这些开支是无法节省的。”

“这么大一笔开支,国库…”赵顼的目光并没有在石越上多作停留,他皱眉沉“总计岂码要近七十万贯…”

而且,太后在臣民中的确有着颇的声望,特别在北方的士大夫心目中,这位自小在皇中由仁宗皇帝与曹太后抚养长大的皇太后,是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的。许多士大夫平时并不信鬼神,提到“祥瑞”便恶痛绝,但是这次因为与太后有关,竟然纷纷写诗作赋,纪念其事…人类总是能容易地相信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五十万贯的赏赐,十万贯的庆典,丽国王千里迢迢送来的灵芝,只怕也绝不便宜…耳里听着皇帝与王珪的对答,石越在心里不停地摇着,皇帝与两府当初就应当明确的拒绝丽国的“祥瑞”但这么大的一记拍过来,整个大宋上到君臣,下到普通的百姓,都被拍得乎乎,哪里还有几个人能记得收了后是一定要买单的?

现在怎么样都晚了。丽的灵芝只怕都到了杭州了,这时节让人家打回府?丽国可不是大宋的州县,这会让双方都无法下台。何况现在不仅仅各国,甚至连西夏都送来了贺表,人家既然闹闹地来了,大宋朝就算不想大办酒宴请客,那也不可能了。既然定下了大庆的调,官吏军士们盼着一赏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何况,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宋朝的确需要这么一个机会稳定一下军心民心。

五十万贯!赵顼倒了一凉气。其实这程度的赏赐,在大宋朝的历史上是不值一提的。为了笼络军队,最短三年一次,借着郊祭的机会,大宋朝廷都会惯例行大赏赐。但这行为一向受到司光的反对,兼之在军制改革后,宋军的军俸级别的不同,也行了大调整,禁军与教阅厢军的薪俸,足以养家糊。所以这大赏赐便逐渐取消了。这在几年前,也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宋军频频获胜,休说宋军区别了边境驻军与内陆驻军的待遇,大捷之后的犒军,也可以弥补士兵们的这损失。但这并不代表不存在着怨言,毕竟还是有许多的文武官吏平白无辜地少了一笔收,这些人岂能不牢满腹?只是没有机会渲泻而已。但现在形势却不同了,三年来军队也没有得到过普遍的赏赐,兼之价又上涨,若说军中不存在任何的怨言,那是不可能的。在刚刚发生渭南兵变的情况下,两府绝对不敢拿军队的稳定来开玩笑,有人想借此机会来恢复大赏赐,那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两府商议,厢军节级以下每人赐钱一百文,酒二两;禁军节级以下每人赐钱三百文,酒四两;凡两北边境、益州、京幾禁军、厢军则以两倍赏赐,蕃军、乡兵比照厢军。其余文武官员,则阶级之不同赏赐。总计费不会超过五十万贯。”

但五十万贯,对宋朝现在的国库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不仅如此,这个再次撕开后,那么司光的努力,便算是前功尽弃了。

石越自然知太后在另一个时空甚至曾经被誉为“女中尧舜”他本人对太后的评价固然没有曹太后,但是他对她也并无恶。对于那些手中掌握着权力,却不肯滥用权力的人,永远都是值得尊重的。石越能够很切验到那是一多大的诱惑。但是太后不仅约束自己,还能约束着她的族人,她的政治才能或者有不足之,但她的品德,却的确无可指摘。

祥瑞,微臣披览经史,闻所未闻。此事经各报报,天下几乎无人不知丽国王要将其中最大的灵芝在七月十六日这日护送至京,百姓都想一睹这千年不遇之盛况。两府大臣皆以为,正可借这天降祥瑞,向天下的百姓,四海的蛮夷宣示我大宋的国威,大宋的天是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大宋朝是得天庇佑的天朝上国。如此大典,实是不宜过于简陋。况且朝廷这三年间,百官与禁军,朝廷已很久未曾有过大赏赐,禁军莫不翘首以待,亦不宜使之过于失望…”



借着太后的生日,有人想要粉饰太平,有人想要恢复弊政,还有人想要大拍…在“忠”、“孝”的名义下,不仅仅太后本人的意愿可以被彻底忽略,便连皇帝也无法反对自己不愿意的事情。涉及到军队的稳定,没有人敢等闲视之。

赵顼把目光投向一直正襟危坐的石越。但石越却似乎完全没有看到皇帝的神,他全神贯注地望着王珪,认真的倾听着,但脸上却看不赞同或反对的神

“还要大赏赐?”赵顼的眉已经拧成了一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