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年前,桑府就从潘楼街搬到了咸宜坊附近,这里不比潘楼街那商业区,咸宜坊与董太师巷一样,住的全都是大宋的皇亲国戚与达官贵人,当今皇帝的四弟,俗称“四王爷”的赵頵,王府便都在咸宜坊第一区。而四王府的正对面,此时也正在大兴土木,京师盛传,这是官家在给雍王赵颢兴建王府——路过咸宜坊第一区时,金兰透过
车侧面的车窗看了未来的雍王府一
,嘴角边闪过一丝冷笑。
车飞快地掠过咸宜坊第一区,在街巷中七拐八弯,又跑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停到了桑府之前。桑家看门的家丁见到金兰的
车,早有人飞奔
内通报,一面迎了
车自侧门
府。金兰在中门前下车之时,王昉早带了人亲自迎了
来。
雍王的用心金兰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只因在中延安郡王与信国公与他人不同,均由皇后亲自抚养,故此将来继承统绪的机会自然要
于其余的皇
——若是延安郡王平安无恙,以长幼,以血统,自然都没有信国公的机会,而且无论是王贤妃也好,金兰也好,都不敢有这样的野心;但如若这位皇太
殿下有什么万一,那么其余皇
中,信国公年纪最大,又是皇后抚养长大,虽然在血统上占了劣势,但若有朝一日朝臣们为了防止兄终弟及的情况
现,拥立年纪较长的信国公,也不是不可能的。毕竟所谓的“血统”是由父系而非母系决定的。信国公的
丽血统固然会有“夷狄”之讥,但他毕竟是大宋皇帝的亲
。更何况他母亲贵为
丽公主,诸皇
之中以他母亲的
最为尊贵!虽然
下人人都认为信国公毫无机会,但金兰却相信,天下之事,变化无常。
“表嫂。”金兰见着王昉,连忙敛衽一礼,一面柔声:“岂敢劳动嫂嫂。”
金兰对这个雍王没什么好。宋人以虚岁计算男
年龄,熙宁十七年,延安郡王已经九岁,信国公殿下也已经八岁,从皇帝、太后、皇后到朝廷的大臣们,都开始张罗着给这两位皇
挑选师傅。然而延安郡王——亦即大宋朝实际上的皇太
,却偏偏
弱多病,难以
学,所以一直拖延不决。皇后本来准备先给信国公选个师傅,但正当金兰等人兴
采烈地筹划着替信国公挑一个好老师的时候,这位雍王殿下却奏了一本,说了些“长幼有序”之类的话,结果这件事便没了下文。
王昉笑着扶起金兰,挽了她手向一边向里间走,一面笑:“兰儿,柔嘉县主回来了。”
这位雍王殿下,显然也算计到了这一。
太后与皇后一定会维护皇
们的长幼之序的,若皇六
赵佣都还没选好师傅读书,倒先让皇七
就学,此例一开,便是启诸皇
觊觎之心,将来后患无穷。反正诸皇
年纪还小,不怕耽误,自然便先压下去了。而雍王殿下则乐得看见皇
们越晚读书越好。
金兰不由得怔了一下。柔嘉自从曹太后去逝后,便郁郁寡,熙宁十三年起,她便屡次上表,请求去巩县替曹太后守庐三年,以尽孝
——这是大宋开国以来未有之事,亦为礼法所无。但宋朝与历代一样,都是“以孝治天下”的,皇帝虽暗中怜惜这个妹
,屡次三番留中,又令皇后与清河郡主劝
她,但无奈柔嘉志意甚
,皇
当今对这位“贤王”的“信”与“友
”实在令人唏嘘,以前金兰所见所闻的
廷斗争,要么便是如辽国一般赤
地
刀见血,父
兄弟手足视同仇雠,不杀个你死我活血
成河便决不罢休;要么便是如
丽一样,虽然同样是仿若不共
天,但只要不造成明目张胆的威胁,最多便“只是”
迫诸王
们
家为僧…但象大宋这样
得这样温情脉脉,不
声
的,则实是让金兰叹为观止。她是颇知其中内情的,自王安石为相以后,宋朝财政便慢慢规范;至改官制后,特别是为了应付对西夏的战争,财权更是
一步下移,分别由
与太府寺掌握,皇帝直接控制的财富越来越少,而当今皇帝更是贤君英主,为了缓解国库用度,他三番五次削减
内用度,大内如今至少有两三座
殿年久失修,他都舍不得
钱——可为了给他这位皇弟兴建王府,皇帝竟是毫不吝啬地掏
了二十余万贯!这二十余万贯铜钱,除了向天下诏示皇室兄弟敦
,皇帝重视手足亲情外,其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让雍王殿下住得离禁中远一
。这显然也不只是皇帝一个人的想法,因为一向锱铢必较的
尚书司
光竟罕见地没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