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六节(2/6)

“是致果校尉折可适。”

“本营为全军前哨,专责搜索大军前方八十里至一百五十里以内之地界,将一切与军情有关之内容回报中军。”

银州城内。

——《阿卡尔多东方见闻录》卷三?西湖书社印行

吴安国偏过看了他一,问:“河东军前锋是何人?”

吴安国不屑地一笑,冷冷问:“康兄还记得本的任务么?”

,我们都相信,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是帝国如何有效地将军粮、军衣与箭矢送到前线。要知,宋国与夏国的边境地区,是连绵不尽崎岖难行的山路,而当走完这些山路后,很快又会面临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历史上任何一位罗皇帝,都不曾遇到过如此困难的地形。

康时杰听到这句对大宋朝廷过去的作风颇有不敬的话,只得讷讷。但的确,以往的朝廷,休说动数十万禁军,便是在陕西调个十来万军队,也定要拖拖拉拉,等到西夏人好准备后,这边厢却还没有停当。

吴安国抿着嘴,凝视地图半晌,忽然,猛地一拳砸向弥陀所在的位置,将康时杰与营中幕僚吓了一。却见吴安国侧过望着康时杰,嘴角一丝冷酷的笑容。“梁永能不敢守银州,他敢守弥陀?!”

“某知。”吴充国淡淡的回了一句,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地图上的石州、横山、夏州三城。“康兄,你来看,银州西面,有石州城和横山城,还有长城,长城后面便是夏州。银州以北,是弥陀。我们打银州为何能轻易得手?是因绥德之战后我军攻占米脂要寨,已占形胜,梁永能知他是断然守不住城垣卑小的银州城的,故此他撤走了银州城的丁壮,搬走了全的粮与军,在所有的井里投了毒,只留下一些老弱残兵和妇孺守城。所以我们营一到,这城几乎便是不战而下。这本不是我们打下来的,而是梁永能让给我们的。”

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大分宋朝的商人,对胜利都充满信心。不过他们这信心往往是建立在东方神秘主义的信仰之上的。与其说他们是相信帝国与帝国的军队,还不如说他们是相信石元帅。在这个受到印度佛教影响的国度,大分的宋人相信,石元帅极可能是天上的某个星宿转世,以率领他们来取得胜利的。以泰西地区的人看来,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信仰。

“这便是了。”吴安国悠悠说:“某不过是率军去刺探弥陀的敌情罢了。康兄,你留两指挥人,领着那两个指挥的厢军继续在城中打井,审问俘虏,防着那些夏狗作——这里是平夏党项的老巢,李家起家的本,几百年经营,可不比横山。某带三个指挥去打猎,去去就来。”

康时杰摇摇,苦笑着压低声音说:“一个监军使与一个监军都虞侯还在城中哩。”

“是他呀。”吴安国将犀利的目光从那个参军上移回到地图上“打下个银州城,却没有半收成,一座空城有甚好夸耀的!只好到弥陀去找找梁永能的晦气。河东军远而来,必定鞍疲惫,打下弥陀,正好顺便给友军找个地方休整!”

“但是他们撤得也极匆忙。”吴安国冷冷地说“可见梁永能虽然知朝廷必兴义师,却没料到此次朝廷兴兵数十万,竟然速度如此之快。”

这是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

站在下首的一名营书记颇有几分难堪,以区区一个营不足两千人的军,本来只是担任“前哨”而不是“前锋”的任务,便攻下了银州如此“名城”这样的战绩,营书记当然有理由加以“饰”一二的。毕竟,这是自战争开始以来,除不了仁多澣的韦州外,宋军占领的第一座西夏城池。

“大人!”副都指挥使康时杰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军了,与吴安国这个因为战功卓著,又得到小隐君的赏识而青云直上的军中新贵也有数年袍泽之谊,可以说非常了解。他看到吴安国的目光所凝注的方向,便知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了。“帅的命令,是叫我们守好银州城,等待全军集结。”

银州城原西夏知州府,现在已成为云翼军第一营的中军大营。第一营都指挥使吴安国正皱眉盯着一幅标满密密麻麻记号的地图。

然而,战争开始的阶段,似乎证实了人们的这神秘主义信仰。十天后,从前线传来消息,延绥行营的前锋队,轻易的攻克了夏国的一座重要城池。素有威名的‘平夏兵’只行了微不足的抵抗,便败退了…“

“确是如此。”康时杰早就暗中庆幸过自己的好运气了。

“可是弥陀靠近河东路边界…”一个行军参军壮着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