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节(2/6)

对于这样的场景,石越以往读史书之时,常常心向往之,不料当生活中果真发生这样的事情之时,自己却失之臂,只能靠读着白潭会议后版的《义利集》来想象当时烈的情形。

“学士事先已有钧令,凡涉嫌沙苑监案的家族,要尽量避免让他们竞拍下牧监。”陈良无奈地苦笑:“但将这些人排除之后,学生却发现,整个陕西路,竟找不几家有资格又愿意来竞拍场的人家了。陕西一路的风俗学士是明白的,清白持家的士大夫的确也有许多,但是大多不喜货,讲究的是诗书礼义传家。让他们力耕、垦田、淤河、兴修利,他们不会后人,但是让他们从事货、经营场,却是多半不屑为之。且平心而论,最适合经营场的几家,反倒是与沙苑监案有牵涉的几个家族…”

“学生是以为,至少,学士绕不开卫家。”陈良并没有因

石越微微叹了气,侧过去,却见李丁文微微睁开睛,二人四目相,心照不宣的换了一下神。朝廷加这个尾,内里涵义是十分丰富的。一个政,不知牵扯上了多少官员,虽然白潭会议辩论失败,让皇帝下定了决心,而那些既得利益者迫于舆论,亦不得不退步,但是他们毕竟不肯轻易吐这块的。在技术上设置一个小小的障碍,只许陕西籍人经营陕西路之场,立就将汴京、江南、蜀中那财大气的富商们挡在门外,从而除去了最大的竞争对手。他们一定是自信在陕西路内,无人能竞争过自己的。而只要场掌握在自己人手中,经营得好,利益是自己占了;经营不好,则是石越的政改革失败。到时候推动重来,又可以国库的钱财。而在皇帝方面,肯定也不愿意见到江南的富商们到伸手…

“还真是敢小看我石某人啊!”石越在心里冷冷的说。“只要准了政改革劄,此事便于我手,我还不信陕西这么大地方,还找不到几个合适的人来经营场。”石越是绝不能容忍政改革被破坏的——将牧监转为大规模的场,在石越而言,也不仅仅是改革政这么简单,这还是他雄心的改善整个陕西生态环境计划中的一环。陕西的疲弊,除了当时现实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很大原因,便是千余年来的过度开发,耗尽了陕西的元气。在石越看来,将陕西由农耕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是恢复陕西生态的关键。熙宁年间的陕西,相比起一千年后的陕西来说,还是大有可为的。将保护生态的关键地带,逐步转变为牧场,防止农业带来破坏,留给孙后代的陕西,完全可以重现它“天府之国”的誉。若从这个角度来说,陈良现在所耗费心血而努力的,还不仅仅是百年之计,而是千年大计!

柔的意思是,我绕不开这些人?”石越冷冰冰地问

陈良所说之“白潭会议”是宋朝建国百年来的一大盛事。石越自是早已知,但此时听陈良说起,亦不禁脸微笑,心中依然在遗憾自己没有机会亲临会场。自从汉昭帝盐铁会议、汉宣帝石渠阁会议、汉章帝白虎观会议以后,中国历史上已经太久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了——皇帝亲临、朝野官员学者共聚一堂,互相辩论政策、学术上的异同,以求达成一致,辩论之时没有人能以权势份压人,只求以理服人,辩论之后将所有言论结集版,公布天下,传于后世。

陈良歇了一气,又继续说:“其余三条则执论者皆不多。一是以为将所有牧监官吏一裁汰,过于不近人情;一是以为牧监不止供应战,亦担负平时牧养战之责,一旦转为民营,此事必须解决;一是以为政之不振,是由地理位置使然,纵然转为民营,亦不见得会更好,只恐反而坏事,且为政务在简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异论,皆不足。枢府已颁明军令,军须牧养战,以技。且朝廷亦可将一些战寄养于场,付预费用,计其支,总要好过如今之牧监。故此,皇上终于下定决心,准了学士的《再论政劄》,其意也是想看看陕西一路施行之效果如何。毕竟全国牧监,陕西一路只占少数。但是,朝廷却又加了一个尾,只许陕西籍人经营陕西路之场…”

府所不及,且军监改革,民营之军资较之官府作坊,而价廉,更是现成的例证。最后吕吉甫与王禹玉建议仿汉代盐铁会议之例,在白潭召开会议,两派公开辩论,甚至连皇上都御驾亲临。最后朝官被辩得哑无言,桑长卿与诸学院的士们大,此事才算暂告一段落…

石越听到这些话,虽然明知是事实,脸却不由自主似的沉了下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