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节(2/6)

石越兴得连连亲了女儿两,梓儿忙趁着这个当儿说:“前日接到清河郡主带来的礼和书信…”

“我是认真的。”石越能理解两人的惊讶,解释:“我家女儿可不什么‘女无才就是德’,我不得她变成才女。”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梓儿轻声说“从郡主的信来看,大哥为帅应当是八九不离十的事情。否则亦不必有这些话。果真大哥能为帅,解除国家边患,我虽是女,也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至少这陕西一路千千万万的百姓,也可以息肩几年了。况且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情,岂可因为家眷而拖累了。依我说,郡主说也没错。若我和大儿在长安,大哥总不免分神…我担心的,是没人照顾大哥。阿旺是使唤久了的,我想不若将她留下,我带着汪娘和几个丫回汴京便好。”

,二二而四…”中国的九九乘法表,自秋以来,都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而且持续一千多年,也没有“一一如一”这一条,直到南宋末年,才开始翻转过来,有了后世的九九歌模样。石越本来也不曾注意过这些细节,但一到自己的女儿学习,便立即发现其中的别扭,立时将它纠正过来,还为此写了一封公开信给《白潭学刊》,指这其中的问题。

小石蕤的“九九歌”背得甚是熟练,很快便背到了“九九八十一”石越一面喜的哄着女儿,一面在想自己三岁多时究竟能不能背得“九九歌”但是想来想去,却只觉得一片茫然,竟是全然不记得了。他在心里摇摇,叹息:“还真是老了。”里却不忘夸着女儿:“璐璐真乖。”

“大文字?”梓儿瞪大睛,惊讶的问:“让大儿学这个什么?”

“是啊,陕西又要打仗了…”石越淡淡叹了气,轻描淡写的说着。但是他话中讽刺的语气,梓儿却是听来。她温柔地微笑着,善解人意的说:“依我说,我回一次汴京也好。说真的,离家久了,也甚是想念。我也想看看我侄儿长什么样了哩…”

连阿旺也是十分吃惊,也:“学士是取笑婢罢。”

“我知你的心思。”石越伸手来,轻轻握住梓儿的手掌。“你是说着这些话来宽我的。”石越涩地笑了笑,自我解嘲地说:“我是舍不得我的宝贝女儿。”说罢,狠狠地在小石蕤的脸上亲了两下。

“正是。”石越笑,又装作一本正经地说:“况且我还有个小的心思——有你这个女博士在,待璐璐大儿,也有个人教她大文字,省了我专程去西湖学院请西席的钱。”

“这才是傻话。”梓儿笑“我这几个大丫,虽名为主仆,却情同妹。若是你找到中意的人,我总当是妹嫁一般。”

“那也用不着学蕃文呀?纵是想读夷文,也有译经楼。华夏这多东西,够她学的了。”梓儿还是不能理解。

“哦?”石越一面和女儿互拍着手掌,一面支唔了一声。

“郡主在信中说离别日久,甚是想念。又说淑寿公主落得越发讨人喜了,整日和圣人说想看看石家大儿是什么样。圣人因养着延安郡王和信国公,也很是喜小孩,问过几次郡主咱家璐璐的事情。郡主因问,前见着陕西可能又要打仗,问我想不想带着大儿回汴京小住几个月,一来算是回娘家探亲,二来两家孩也能有个玩伴儿,三来柔嘉县主在太皇太后驾崩后,一直郁郁不乐,连都变了许多,常常一个人发呆,又与郡主说想去巩义替先太皇太后守陵,郡主甚是担心,我也是能和县主说得上话的,回京住一阵,或者能劝劝…”梓儿轻声细语地说着,石越听着听着,脸就变了。

“大儿真是冰雪聪明,不愧是学士的女儿,不止九九歌,连唐诗,现在也背得十多首了。”石蕤的母汪氏也在一旁奉迎着,这汪氏本是没落的官宦家小,也是能断文识字、诗作画的。

“多学东西,总是学问。”石越笑“这个世上,真称得上文明的,下便只有大宋与近西大诸国。女儿还小,总不要局限了她。将来她要对大没兴趣,不学便是。俗语还说,‘艺多不压’哩。其实以学问来说,越有学问的人,越是在低,并不敢以学问骄人。你看那大海,因在低,百川才能汇聚其中,成其博大。咱们华夏,在别倒不妨自矜,在这学术上,却不妨以大海之怀,自居低。若是以为咱家学术甚好

“那倒不必。”石越一面挠着小石蕤的庠,逗得她呵呵大笑,一面作笑容,说:“你知我一向不要侍婢照顾的。况且阿旺现在也是个女博士,你带她回京师,看看能不能让她挑个可意人…”一句话说得阿旺脸羞得通红,低声:“婢不愿意嫁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