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集肆伐西夏第20节xia(2/3)

“胡闹!胡闹!他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太后!”梁太后拍着桌案,气得直发抖。

但不论如何,大安四年的冬天,秉常与他的亲信臣们,却是抱着极大的情,想要推行他们的改制的。

“太后…”嵬名荣犹疑着。

“依臣之见,这改制诏书,也未必一无是。”嵬名荣,秉常的这份诏书的内容,对许多西夏人来说,并非没有引力。“国中如今议论纷纷,众人都觉得诏书之策虽小有不妥之,但大确是良策,不过怀疑能否实行罢了。”

“背典忘祖!”梁太后气急攻心,说话都有哆嗦“来人!来人!去叫皇帝来见我!”

“连你也糊涂了!”梁太后指着嵬名荣骂“你看看这些事情,我大夏得,可南朝也得!我大夏论人土地,还比不上南朝一路!果真行此策,我们凭什么与南朝相抗?我大夏之本,是胡俗!只有这一,南朝永远也比不上。南朝养一个骑兵,费数千贯,尚且未必是善战之士,我大夏却不要一文钱!若果真崇儒尚文,不数代,风俗变更,南朝不废灰之力,便可灭我。真是糊涂啊!”“然则现在依守旧章,也有亡国之危。”嵬名荣一时也判断不了究竟谁对谁错,只得据实直言“况且人心皆以宋朝为国,人人皆要师宋自…依臣之愚见,太后莫若静观其变。主上也不是一两句能劝过来的…”

“你说,你说…我们好好的胡人,却要穿汉服,习汉文,行汉礼,景宗皇帝在九泉之下,也不得瞑目!”梁太后指着成一团的“大安改制诏”钞本,这个一向都有成竹的女人,都不禁痛心疾首。

全国颁布诏令,申明西夏从此要推行行汉礼、着汉服、习汉文、开科举、建学校、办报馆、整军队、轻赋税、和邻国、通互市九项大的改制措施。至于其小的条目则更是内容丰富,前三项不论,如开科举、建学校,就包奉儒教为国教,开创明理、格、武学诸科,而军事学校更是重中之重;整军队一项,则是要将西夏军队,分成御围内六班直、羽林军、落军三,要重建一只以骑为主,正军人数在五万左右,装备良的锐羽林军,以此为西夏军事力量的心,并且要仿效宋朝创建卫尉寺,将监军一职彻底职业化,并且至每个落的百夫长一级;而轻赋税一项,则是规定西夏将用五年时间,逐年减轻赋税徭役,最终确定十一税的比率,并保证服兵役的税率再减为三十税一;和邻国、通互市则是向宋、辽同时称臣,与吐蕃议和,以推双方的贸易,并缓解边境的危机,同时向西扩张掠夺,以弥补在东面的损失…

“太后息怒。”嵬名荣低声劝

“劝不过来也要劝。别的我任他

她儿想行汉礼的风声,她的确早就听说过。但是这么久没有动静,本来她都快认为秉常已经死了这个心了,但不料两天之内,秉常就突然闹这么大的事情来。而且,事先本就没有询问过她的意见。

将西夏国内极其沉重的赋税降低,以缓解百姓负担,本意上是好的,但是此举却足以让西夏的财政在短期内破产——除非他们能同时掠夺到大量的金银;而且,西夏更多的普通百姓受到的最残酷的剥削,不是来源于国家,而是来源于落首领与贵族、地主,这一上秉常无能为力——他并非辽主耶律浚,辽国在内战中,许多贵族被清洗,从而使国家直接理的增多,贵族统治的人只占到少数。而且辽国地域宽广,辽主仅仅以契丹、奚、汉三族为统治基础,便可以毫无顾虑地将财政压力转嫁到其他上。这两个原因,使得辽主可以大胆地减轻百姓赋税,以收买民心,恢复国力。所以,尽秉常的这一举措是向辽国学习,但是因为两国情况完全不同,导致这一措施在西夏要面临极其大的困难——除非秉常有能力在短期内将西域完全征服,将那里掠夺一空或者另有敛财良策。否则,他其余所有的改革,都是要钱的,仅仅依靠通互市这一个利源,绝不可能支撑起这么庞大的改革措施。

据说石越得到“大安改制诏”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西夏国库到底有多少钱啊?在推算西夏财政状况可能好过宋朝,但却不可能太富裕之时,石越便开始怀疑秉常找到了一条金脉。

但是这么多的措施,想一次推行下去,没有一个极其势的君主,是绝不可能的。而且西夏君臣,无论是秉常,还是李清,亦或是禹藏麻,或者是反对者的梁乙埋与梁太后,都缺少宋朝君臣的财政概念。而唯一略微有财政观念的文焕,用心却并不纯良…

史称“大安改制诏”所提来的措施,平心而论,若西夏果真能顺利施行,恢复国力并且一举完全的文明时代,也绝非没有可能。

梁太后望着嵬名荣的神,哼:“有话就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