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09节(2/6)

“我再无地方可去!”石越断然拒绝“庆州如若失守,长安门大开,渭州亦受夹击,是将战火引至我陕西腹地。我不会离开此地。再派人去渭州,遵裕的援军。”

刘舜卿的计划不过是巧妙的利用西夏人对宋军文臣统帅一贯作风的了解,以及仁多澣的心理,以求集中兵力,赢得这场战争。但不知为什么中间却了差错,仁多澣居然大举攻了——这本不需要环州求援的士兵来告知,两天前环州上空燃的烽火,便已经可以说明一切。

丰稷承认石越是大宋少有的文臣,但是无论如何,他认为石越始终是个文臣“公之责任,非在庆州!”

实际上,他也是无兵可派。环州的守军,除了少数锐的力量,勉只能守城,绝无野战之能。石越不可能把手中唯一的锐力量都派去,去救援一座几乎是注定要陷落的孤城。

环州城现在便如同万里海域中的一叶孤岛,在雷电风暴中飘摇着,似乎随时可能被海淹没,但是却依然倔的面对这一切。

不过现在西夏人的将领既便是凡人,也已经知环州城内的守军不多了。也许接下来,就是总攻了吧狄咏微笑着安抚站起行礼的士兵们,细心的查看伤兵的伤,不时亲自替他们上药包扎——狄家自有家训,兵如,绝不以地位骄人。

庆州。

|“平夏城吃,定西侯的援军不一定能及时赶来,若稍有迟误,只恐已铸成大错。而长安兵两天前已经在驰援缓德城的路中,余下的守军是绝不能再动,再无援军来环庆。公为朝廷重臣,岂能效匹夫之勇,为此不智之举?”丰稷不敢放弃“庆州由下官在此拒守便可。”

狄咏的左臂着一枝羽箭,瞪大睛,望着从城下退一般撤走的西夏兵,

陕西安抚使司行辕。

望着丰稷大步离开的背影,石越闭上睛,微微叹了气。

“那样只会扰百姓。各州居内地,农夫不经训练,难以大用。聚集起来亦不过是乌合之众。”石越解释“而且,渭州的援军最多十日可至,庆州不会有危险。”

“是。”丰稷答应着,正要去执行。方走数步,又被石越叫住了。

“士兵与百姓们,不会和你讲这些理。”石越的语气虽然平淡,却十分决。

求援的士兵应当已经到了庆州。狄咏虽然知其实不会有所谓的“援军”但是心中却总忍不住有一丝侥幸。这两天的战斗,环州守城的士兵战死了一千余人,西夏人也付了双倍的代价,但是双方的绝对数量相差实在太远了幸好还有何畏之的那一千环州义勇!

“立即在庆州募集志愿军,设法救援环州。”石越又吩咐。“传令宁、邠、坊诸州,调集厢军、乡兵,增援庆州。”

丰稷不由一怔。

让狄咏奇怪的是,西夏人真正投攻的兵力并不多。否则他很怀疑自己能守两天。

丰稷。的确如石越所说,此时征农夫并无作用,而且如果遵裕能及时派援军的话,庆州不会有丝毫危险。只须有一万禁军在此,再有厢军、乡兵、义勇协助,庆州城就不是区区四万西夏军所能撼动的。

这位“前郡”的这作风,很快也帮助他赢得了环州城的军心与民心。

“是。”丰稷终于知石越是铁了心不走。他心中一时间不知是忧是喜。石越在庆州,不仅仅是庆州的士气民心都会受到鼓舞,连各地战斗的将士,也会觉有依靠。一旦他离开,便容易重蹈韩绛覆辙,动摇军心士气,导致大溃败。但是为主帅如此轻犯险,却不能不让丰稷担忧。

“石帅!”丰稷从两天前开始,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劝说石越了。“千金之,坐不垂堂,请石帅即刻返回长安主持大局!”

“回长安主持大局?!”石越淡淡的反问了一句,嘴角少见的嘲讽之意“我不需要回长安,我便在庆州。统帅临阵脱逃,这事情,既便有再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也来。”

环州围城第五天。如血残

“令宁、邠、坊各州不许再征农夫。”

“对不起。”石越喃喃说“但是我不能派兵。”

他并非是无意义的冒险,而是知自己在庆州的存在对于军心民心的重要,同时也算定只要遵裕能及时派来援军,庆州城破的危险就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但是,无论如何,他在决策时,抛弃了狄咏与何畏之。

上演空城计的石越知这次已经是巧成拙了。实际上石越并不会有危险,他驻守的庆州与环州直线距离并不远,但是山路难行,只要环州有警,他完全可以安全的撤回京兆府。否则的话,李丁文绝不会同意这次冒险。不过他却没有料到,石越居然并没有遇险即走的打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