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节(2/6)

“遵旨。”章惇大声禀“自熙宁十年四月始,卫尉寺便开始调查全国禁军、厢军、乡兵实际在役人数,以协同枢密院、兵之兵制改革,且杜绝坐吃空饷之弊。”说到此,章惇停了一下,突然想起陕西的向安北与段介,若非二人调查吃空饷之事,也绝不会顺藤摸瓜查遵裕那许多事情来。他不易觉察地叹了气,继续说:“卫尉寺在调查之中,发现曹村治河在役兵丁,仅仅十余人!臣已于六月廿五日,已将调查结果,转枢府与兵。”

听到吕惠卿的话,赵顼的脸愈发的沉了下来。崇政殿中,各人抱着各人的心思,每个人所思所想,都不尽相同。众人一方面觉文彦博与吕惠卿的话有理,但另一方面,在心里也不免觉得这样推论,对石越并不公平。司光本来对修路、用兵等事是心存不满的,但此时不知为何,竟为石越委屈起来,因此竟噤不语。他自然能听来,文彦博的批评还可以说是就事论事,以批评政策为主;但吕惠卿的话,却是借着文彦博的话风,完全将矛彻底的转为针对石越本人了朝中地位最,而且明显平素互相不和的两位大臣批评的矛竟一致指向石越,因此就连苏辙与韩维,都忍不住背上直冒冷汗。

“一个指挥的编制,竟仅有十余人在役!”赵顼咬着牙,顾视殿中众臣,厉声喝:“曹村不决堤,是无天理“臣万死!”所有的大臣都一齐跪了下去。

“是何案件?卿速禀来。”

“曹村关系重大…”

“啪!”大声音从龙椅上传来,赵顼瞪大了睛,满脸怒容地站起来,厉声反问:“一个指挥的编制!”

“明日众卿将救灾善后的折递上来,后日廷议!”赵顼怒气冲冲地丢下一句话,转离去。在转过的一瞬间,他心中涌起一无力的觉,他隐隐约约的觉到:无论他怎么样努力,但若指望着这一班大臣,就永远也不可能达成他的目标。

“曹村河兵,理应当有厢军一个指挥的编制。”章惇却无视众人的目光,更无视此时殿中的情形,又火上加油的补充了一句。

敢在皇帝面前,如此大声的说话,肆无忌惮地直斥宰相之非的人,只有卫尉寺卿章惇。“河防之事,臣亦略知一二。大河之所以有今日之祸,确如文相公所言,是人祸,非天灾。然人祸者,却非二位相公所谓者,其由来有自。国朝河政,向来儒臣不屑为,仁宗时遣顾临治河,士君以为贬低;陛下曾遣司相公修河防,吕公著亦非所以褒崇近职,待遇儒臣。是天下自居清者不愿为此,河防焉得有成效?又国朝河政,事权分散又相互牵掣,监埽使臣与都监修官以及本州知州、通判同掌治河,一小事须四人意见相同,再上报工、都监,稍大之事,便须宰相首肯,皇上明旨,其中只须有一人意见不同,则无法施行,如此焉能成事?且各埽人工料各自为政,无人统一调度,颇多浪费。臣以为,以此治河,大河有必决之势,今岁不决,明岁亦必决。岂可以此必决之河,归咎于石越?”章惇洪亮的声音,在崇政殿中显得份外的响亮放肆,他似乎完全没有将吕惠卿中的怨毒放在心上,也没有在意文彦博铁青的脸,只自顾自的接:“以此次曹村之决而言,事发之后,微臣即翻阅卷宗,发现卫尉寺有一案件,便涉及曹村决埽1

“退朝——”赵顼后隐约传来唱礼的声音,他突然有一冲动,想转回去,命令内侍不喊“退朝”让那些大臣们一直跪在那里…

将今日之祸隐隐归于石越之意,甚至直言朝廷好大喜功。这鲜明的态度,令两人梦也料想不到。但想必更加料想不到的却是石越,这次大灾难,虽然既便没有他的到来,也依然会准时发生。只不过因为这次灾难在历史之上籍籍无名的缘故,竟连石越也早将之忘了。

他此言一,文彦博与兵尚书吴充不由大尴尬。以二人的份,自然不可能知区区一个曹村在役河兵有多少人这样的小事,但此时,皇帝自然不会理会他二人应不应当知!果然,赵顼冰冷的目光不带任何情的扫过文彦博与吴充脸上,恶狠狠地重复了两遍:“十余人!十余人!”

“陛下!”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突然从苏、韩的后面传,令殿中众人均吃了一惊“微臣以为吕、文二位相公之言,有失偏颇!”

“臣以为文枢使所言有理。”吕惠卿脸沉重,用悔之不及的语气说“其实今日之祸,不惟是地方守吏揣测上意,导致胡钱,亦是由于西事。朝廷财政本有节余,六月时,政事堂曾经商议要增拨款项用于防汛,奈何战事一起,捉襟见肘…”

但这毕竟只能是他心中永远不能宣诸于众的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