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2/6)

“誉之言之有理。”向安北略想了一下,也,把心中的石放了下来。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段介愤怒地一拳砸在案上,厉声说:“若要放过遵裕,我绝不甘心!”

介顿时默然。狄咏立大功而不见赏,反而被严旨斥责,二人岂能不知?以二人份,分明是朝廷派来监视石越的,这二人都是心知肚明,若反托石越来办事,只怕朝廷不但不信,反而平空增加猜忌。

“断无不登之理。”段介笑:“《秦报》方创办未久,有此良机,岂会不把握?《汴京新闻》当日若无军监案,又岂能有今日偌大声名?”

二人却不知,只不过因为这一时的有失谨慎,竟然就酿成了追悔终的大错。京兆府的《秦报》,正是赫赫有名的卫家所办,其主编卫棠,固然是白潭学院的学生,但是同时,也是遵裕的表侄!向安北与段介的目光,能看到汴京的危险,却因为一时大意,忽略了边的危险。

但是说要他就此放弃,向安北与段介一样,也难以甘心。

向安北背着双手,踱了数步,摇摇:“君不见狄咏乎?”

向安北听说是白潭学院的学生,心中警戒之心不免放下一大半,他思忖了一会,说:“那便不必千里迢迢去京师,先让人暗中给《秦报》,若它登了,诸报自然会转载。若是不登,再派人去东京与西京不迟。”

“有办法了!”向安北正在困恼之际,却见段介猛地站直了,大声说:“有办法了!”

介想了想,笑:“似乎是个姓卫的,是白潭的学生。”他虽然保留了读报的习惯,但是自到陕西以后,除了《汴京新闻》与《皇宋新义报》之外,却也同样极少有时间来读别的报纸。这《秦报》才不久,他见到是白潭学院的学生,心中便徒增好,但是却没有留意办报之人的背景。在段介看来,只要是白潭学院的学生,便是信得过的。

当卫棠在《秦报》的报馆看完那份匿名材料之后,心中立时想起一个传说——其实也不是传说,而是发生在本朝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是私离陕西一路,便是形同逃兵,既便被人半诛杀,也是自己的过错;便是到了汴京,只要章惇知晓,亦可以随时将二人抓捕。而以他二人份,离开陕西路绝难到神鬼不觉。若果然用此策,只恐二人没有机会见着文彦博。他想了想,也知若非万不得己,不能行此策,便又说:“那么请其他官员帮忙如何?依我之见,石帅必能主持正。”[]

介笑:“《秦报》是京兆府新的报纸,近在京兆府,谁能挡得住你我。只要《秦报》报了,谁还能遮住此事?”

“除非是御史!否则终不可行。你我既在卫尉寺,结地方官员,便是一项大罪。况且此事牵涉到遵裕,别人岂肯搅这浑。”

“有何良策?”

“其他官员如何?”

桑充国在

毕竟为了查证遵裕的罪名,二人几乎是费尽了心思。当时一气憋着,只想着能扳倒遵裕这样的重臣,从此名扬天下,让天下都知卫尉寺的威名、向安北与段介的风骨!此时明明是证据确凿,却被一句“查无实证”轻飘飘地挡回,叫二人如何忍得下这恶气!日后又如何向下属待?

“报纸!”段介面,笑:“拼着罢官,我等只须派亲信之人向《汴京新闻》、《西京评论》、《秦报》投书,叫它轰动天下,那时看还有谁能只手遮天!”

“是谁办的?”向安北一向公务烦忙,很少有时间看报纸,对这些事情,也并不是太关注。

“《秦报》?”向安北怔了一下,他听说过《汴京新闻》与《西京评论》,却没有听说过什么《秦报》。

向安北沉默不语,他想来想去,只觉得他二人若要避开章惇让皇帝知此事,除非是拜诣文彦博,否则难免都会加上一条罪名,但是要见文彦博,却不免惊动太大,毕竟堂堂朝廷枢使,并非说见就见,而二人为监察虞侯,一离开这京兆府,立时就会被人知。所以亲自去汴京,毕竟是风险太大。但用别的方法,加一条罪名倒也罢了,但是一般的官员,却也不会愿意来趟这浑,毕竟遵裕风正劲,背后又有一个太后——纵然太后贤明,但是普通官员,谁敢冒这个险?须知既使弹劾成功,不仅会得罪勋贵,还会留下一条实,让别人来怀疑自己结军队的武官——这个罪名,只怕越是官大,就越是承担不起。如此思前顾后,向安北只觉得一阵绝望,竟然觉虽然二人有心不顾自己的得失来报国,却是无门可!他不由得有羡慕那些御史谏官,无论如何,这些人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奏折,直接递到皇帝的面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