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节(2/6)

“因为无论中朝中,人人都有一个想法,就是信国公

“何以见得?”

“为何?”王贤妃越发的糊涂起来。

金兰郑重的:“娘娘于宋朝的一些规矩,毕竟还不太熟悉。若是延安郡王,那是万万不成的。但是信国公却另当别论…”

王贤妃似是明白金兰所想,微微颔首,:“大宋有不成文的惯例,上至皇帝,下至宗室,正妻都是娶名门之女,为的是名门闺秀,家教谨严,晓礼仪,懂退,知分寸。皇上经常和我说,希望与石越约为婚姻。我想若能替俟儿定下这桩婚事,亦是一桩事,我也可以放心。”

“不错。天下人都知延安郡王是储君…”

王贤妃抿抿嘴,低声说:“延安郡王。”

金兰忙收拾起笑容,说:“正因为延安郡王是储君,才不会娶石学士的女儿。大宋朝不是丽国,也不是汉朝,女儿为皇后,父亲为宰相,那是霍光、曹,外戚专权…娘娘别看太皇太后与皇太后都是勋臣之后,但是那都是祖辈的事情。”

“娘娘不必担忧。”金兰听王贤妃的语气,便已明白她的心思,她心思略转,便笑着安:“依臣妾之见,信国公由皇后抚养,较之由娘娘抚养,会更加平安。”

“延安郡王?”金兰愕然反问

“原来是这样。”王贤妃虽然知金兰所说的,未必是向皇后的本心,但是人在担心的时候,往往不过是需要一个能说得过去的理由来安自己而已。

“但是…”王贤妃皱着眉,想了一会,觉得金兰说得有理,但是她心中却另有担心,犹豫半晌,终于讷讷说:“但是我怕她人捷足先登,到时候悔之晚矣。”

的事情。她自然知金兰为什么兴,虽然向皇后决定亲自抚养两个皇自有她的考虑,但是无论如何,因为向皇后无,由她抚养长大的皇,自然而然对皇位就更有继承权。虽然皇六延安郡王赵佣已被封为尚书令,是实际上的储君,但是如果赵俟能与赵佣一起长大,既便无法登大宝,但是其份地位,也会与一般的皇截然不同。

“娘娘所言,甚有理。”金兰自然是知王贤妃的心意,她沉一会,方笑:“但是臣妾却以为,信国公的婚事,终不能由娘娘主,此时石学士远在陕西,娘娘既便与皇上说妥,若是石学士不愿意,一来一返,惊动太大。到时候只怕另有人作梗。若依臣妾之见,不如静待,先试探石学士的意思,如若石学士愿意,到时候皇上一提,石府许婚,纵有人反对,也来不及了。好过现在打草惊蛇。”

但对王贤妃而言,这个却是自己的儿父母的,并不是人人都期盼自己的儿取得多大的成就,至少王贤妃就只希望自己的孩,能够平平安安长大就好。一向聪慧的她,又岂能不知自己的儿生就被多少人所讨厌?

“我如何糊涂了?”王贤妃不由有几分不悦。

“向皇后的格,娘娘亦是知,并非善妒心狠,工于心计,反倒是与事无争,为人平和,颇淑德。”金兰说到此,转目四顾,见周围并无旁人,方压低了声音继续说:“因此臣妾以为,向皇后至少不会故意对信国公不利。”

“是。”金兰笑:“是个很漂亮的女孩,眉睛象极了鲁郡君。石府这次真是双喜临门,只不知石学士会不会调回京师。”

“前几天听皇后提起,你嫂鲁郡君生了个女儿?”

“是。”金兰忙敛行礼,角却是若有所思的瞄了王贤妃一

金兰注视王贤妃半晌,忽然掩嘴笑:“娘娘真是糊涂了。”

在金兰而言,为了日后的前程,再大的风险,也是值得冒的。

王贤妃,她的确承认向皇后是好人,但是说向皇后会来主动保护她的儿,她却不认为向皇后好到这个地步。此时放汴京城中,她能够说说心事的,也只有金兰一人,这时候既然说到她最关心的事情,她便把心中担心已久的心事说了来:“但是皇后为何要收养俟儿?”

“娘娘是说…”

金兰脸上嘲讽之,冷笑:“依臣妾之见,向皇后收养信国公,正是于保全之心。她不过是希望有着丽王室血统的信国公,尽量少受娘娘的影响,从而疏远丽。这样的信国公,也更容易被朝臣所接受吧。”

王贤妃不比金兰,她居于之中,这些事情,她何曾知?当下将信将疑的问:“果真不行?那俟儿若娶了石越的女儿,石越不也是外戚么?”

王贤妃摇摇:“只怕很难,但这次的封赏,却不会太薄。”停了一会,又柔声说:“呆会你替我带几件礼给鲁郡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