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4/6)

杭州设一个生产基地,再在桂州或广州设一个生产基地,生产的规模,大名府与长安,以日产五百枚至一千枚为额,东南两个地方,则以日产百枚为额。再加上京师的生产能力,大宋每天可以制造两千到三千枚霹雳投弹…”

“且慢。”司马光打断了苏颂的叙述,问道:“一枚霹雳投弹的成本是多少?”

“现在已经可以降到三百文左右。”

“一个普通厢军一个月的薪水?”

“相对来说…”

“一天以生产两千枚计算,是六百贯,一个月是一万八千贯,一年约二十一万六千贯。如果再计上运费…”

“君实尚书,三百文已是相当便宜,一枚霹雳投弹也就是七八枝箭的价格,但是比七八枝箭的作用要大得多。

“但这是额外支出的,难道军器监准备减少弓箭产量?”

苏颂顿时语结。

王珪插话道:“但是皇上一定是支持的…”

司马光截断他话,凛然说道:“大臣不是专为迎合皇上的意思而设的。大臣要为天下着想!”

王珪一时间面红耳赤,心中暗暗大恨。吕惠卿悠悠讥道:“司马大人说得不错,但是我以为,正是因为大臣要天下着想,才不应当吝啬区区每年二十余万贯的开支。须知若打一次败仗,国家的损失远不止二十万贯。”

司马光毫不退让,反唇相讥道:“吕相公莫不是以为有了霹雳投弹就可以战无不胜?我却以为有了霹雳投弹,只怕不过是多了把双刃剑而已。若是自觉因此可以战无不胜,只怕穷兵黩武,国家的灭亡,也指日可待!”

“司马大人又何必危言耸听?国家每年军费,单单俸禄支出就有近千万贯之巨,区区二十余万贯,算得了什么?裁掉两千厢军就省出来了。以我看来,这个规模还只是初步的,还要扩大。”吕惠卿慢条斯理的说道,显然是存心在这个问题上激怒司马光。

石越静静旁听,立时就明白了吕惠卿的用心:皇帝循问尚书省、枢密院、学士院,不过是问怎么样更好的执行,了解一下利弊,至于增建霹雳投弹院,进行大规模生产,那是势在必行。如果司马光在这个问题上再次逆鳞犯颜,保不准皇帝就要把他赶出政事堂。因此吕惠卿才这么咄咄逼人,不断刺激意欲节省财政开支的司马光。

石越心里也非常恼怒司马光在先贤祠的问题上和他纠缠,导致他在政事堂陷入被动,吕惠卿从而可以轻轻易易的把包袱丢给他。但是让司马光在政治上陷入困境,却并不符合石越的利益。户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完全有赖于司马光个人的政治威信——石越无法想像换一个人来推行并县省州的政策的结果,那么必然是铺天盖地的反对声。唯有司马光一人有本事让这么大的改革安安静静的进行。

所以,到头来,还是要由石越来化解这件事情。他趁着司马光一时辞拙,连忙插话道:“我以为君实尚书的担心,也是为了朝廷着想。须知朝廷无论是增加税收还是增加开支,哪怕再小,都要慎之又慎。因为增起来容易,减起来就千难万难。冗兵冗官冗费,不是一夜之间出现,而是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百姓的负担加重,也并非出自一夜之间,同样是这里加一点,那里加一点,积少成多。所以,为政者,对于每一项开支进度,都要慎重。今日加二十万贯,明日再加二十万贯,则国家财政,永远会是个巨大的问题。”

这一番话说出,司马光颔首赞同,吕惠卿却饶有兴趣的望着石越,问道:“那么石大人的意思,是说反对增加霹雳投弹院?”

“非也,非也。”石越连连摇头,注视吕惠卿,微笑道:“我的意思是,霹雳投弹是有用之物,自然不能吝啬。但是在增加霹雳投弹院的同时,我们要寻出一处地方,减掉开支,保持整体支出不增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