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六章十字四(2/6)

卖许可证,让富民召募灾民山挖铁、锡、煤矿等矿产;凡商民献粟一万石以上给灾区州县,即由太常寺颁授“皇宋仁勋章”佩此勋章者,见三品以下官员,可以不必参拜,孙参加科举考试,视同官宦等等充满了争议的措施。

赵顼听吕惠卿说完,不由站起来,背着手走了几步,问:“矿山一事,朕以为颇为可虑,一是怕民私铸钱币,二是防日后有人借此机会,聚集民,图谋不轨,这是不可不防的。”

吕惠卿上前一步,说:“陛下,人不可因噎废。黄巢可不曾开得矿山,要使四海晏平,还是要使百姓安居乐业。何况五年、十年之后,若国家无事,再收回也不迟,一时权宜之策,不必立为永久之制。”

然而石越的许多主张,却不可避免的要犯到一些人的利益。每个有资格来议论这份奏章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算盘。

措施,若在平时提来,立时就能掀起轩然大波,而皇帝也绝对不可能加以考虑,因此石越临去杭州之前,虽然献有救灾数策,但一来不够系统周详,二来便是因为手段,实在让赵顼难以放心,所以赵顼一直压住不提,但是事情的发展,却渐渐迫使赵顼不能不考虑一些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的手段了。此时石越与幕僚们商议的救灾之策送到赵顼手中,正是恰到好之时,赵顼也没有多犹豫,就召见级官员,对此行廷议。

崇政殿廷议五天之后,赵顼再次颁布诏令救灾,石越的主张几乎被全采纳,大宋终于开始真正动员起庞大的国家机,来对付这场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然而讽刺的是,就在这一天下午,诏令刚刚发不到一个时辰,从开封以北,大宋境内各路州府,几乎都下起了倾盘大雨!

吕惠卿此言一,许多河北的官员,脸立时变黑,便连皇帝的脸,也难看起来,只有王安石、蔡确等人微微。吕惠卿却毫不在意,继续朗声说:“石越的办法,一是保护灾民的田地免遭兼并,尽量让一些富豪之族无利可图,而朝廷、南方商人的粮又源原不断的运灾区,这样他们价卖粮的企图,也立时破灭。这时候朝廷再开放矿山之利,自古以来,矿山之利最厚,朝廷许可富民用钱粮购买矿山五年或十年的开发权,各地富民,岂能有不心动之理?如此一来朝廷不权立时可以得到一笔款与粮,而一些灾民更可以借此谋,避免私自聚啸山林,若用此策,想来那些富豪之家,也是乐意的。”吕惠卿说到这里,心中不由一凛,他这才发觉,石越的建议,表面上充满了争议,但在利益上,却几乎谁也没有得罪!河北的大地主大富豪们,从这矿山之利中,不知能得多少好,难怪没有人反对这一条。

吕惠卿在心里盘算许久,皇帝的意思,已经渐渐明了,那是倾向于接受石越的方法了;王安石虽然不再能让皇帝言听计众,但是他的态度,依然颇为重要,只要王安石还在汴京一日,吕惠卿就会充分考虑王安石的态度。而从王安石短短几句话之中,吕惠卿也可以觉到王安石实际上也是倾向于接受的…

“我应当表明意见了!”吕惠卿心中立即了决定。

赵顼和王安石听得频频,众人心中都知吕惠卿与石越常有不和,这时候见吕惠卿说来,竟然是极力支持石越的主张,而条条阐述,倒似说得比石越的奏章还要简单明晰,不由尽皆诧异。

在汴京城西南的白潭学院,数万名师生不由自主的扑雨中,呼雀跃,桑充国、程颢、晏几、王旁,甚至于邵雍、程颐,都忍不住随着学生们走雨中,张开手掌,捧着珍珠般的雨,激动得泪满眶!那些还没有离开的灾民们默默地仰起脸,任雨打在

“陛下!臣观石越之策,其实是几个方面手来救灾。其一,保持运输的通畅,使粮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灾区;围绕这个方面,除了朝廷的转运之外,石越的方法一是鼓励商民运粮灾区,以减轻朝廷沉重的运输负担,为此朝廷要付的代价,是所谓的‘勋章’,这便相当于古时的粟买爵,历代以来,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观石越所说,勋章一,更倾向于一荣誉,与朝廷表彰的牌坊作用相差无几,臣以为虽然古今所无,却也是可行的…”

吕惠卿说到这儿,顿了一顿,见赵顼微微,方继续说:“…以上是诱之以名,二则是用盐、茶、香科等的专卖权为饵,这是诱之以利,如此数齐下,只要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粮灾区,粮价就能保持平稳,民心便可安定,这的确救灾之良策。”

“石越救灾之策,其二是引诱、迫使受灾诸路豪,主动拿家中的藏粮。臣敢断言,受灾诸路,绝非没有粮,而是许多富家大族,家中有粮,却不愿卖,他们是想趁机大发国难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