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心里很清楚,照目前的准备金
平,不要说2,就是发行1亿都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但作为一项最初的改革,保证币制稳定比获取超额铸币税重要的多。清廷过去为了解决财政困难经常发行大铜元,同样分量的铜币货币量从当十、当二十一直到发展当五十还嫌不足,民间对任何新货币的发行都带有疑虑。不破除这
疑虑,新货币的推行就会阻力重重,也同样会影响币制改革的后续展开。表面上看维持1:币发行准备金而不放大是一
迂阔的行为,实际上却是取信于民的更好形式。
妙!实在是太妙了!
帝国银行一共拥有的黄金折合新银元一共
事实上,当时各国发行货币的准备金都是与实际货币发行量存在杠杆比例,因为货币持有者不会全将所持有的货币到中央银行挤兑要求换成贵金属(那样经济活动就完全崩溃了),一般准备1元的准备金可以发行38元的货币而不必担心
现金
危机。
照25%的权重,维新银元一共可发行2元,而其余币则由聘请自各国的币制改革顾问分别签字,通过平准贷款予以确保,用国际公信力保证帝国银行新发行地货币完全是准备充足后发行。
这甚至还引来了《泰晤士报》的分析报
,认为中国人痴迷与最新的货币,其
情完全
乎官方的预料。
有了这样的消息打底,载泽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抢手?不要,造币局有的是后手呢。
为了鼓励国币的使用与推广,照《国币条例》的规定,自发行之日起,维新货币可以自由
通与市;自发行次月起,朝廷官员官俸、禁卫军军饷一律用维新货币予以发放,推广
通,任何人不得拒收;自维新三年起,所有京畿、直隶商民必须以维新货币缴税,原有的银锭、银元、鹰洋都需要折算成为维新货币后方可完税。
究其原因,坊间舆论一致认为,维新货币印铸、分量足、有充分的信用保障,特别还有当今圣上的御像,着实有大力收藏的必要…此情形与《帝国日报》创刊号发行时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帝国银行每天从兑换窗
释放
来的新货币
本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只消开放一刻钟当天的最大兑换量就被消耗殆尽,很多人为了一睹新货币的风采,不惜漏夜排队,甚至于连续通宵排队。
原本币制改革中英各国的币制顾问也如此劝说中国采用这
方式发行,但林广宇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杠杆比例地诱惑。
—
在这2元维新重宝发行后,相同数量的维新纸币也随之发行,数额同样也是2元,亦即每一元纸币都可以兑换成为铸币,这中间地杠杆放大系数同样以信用问题而为皇帝所舍弃。
前期印铸的500元货币一脑儿投放到了市场,虽然暂时缓解了市场的饥渴,但距离大规模
转使用还有很大的距离。随着财政大臣一声令下,铸币机、印钞机全力开动,源源不断的货币开始发行。
在维新货币刚刚发行的时候,载泽着实了一把汗,生怕
现商民拒收,
通不畅的局面,但事实结果让人大跌
镜。首期100元货币发行下去后,市面上压
不见新货币的踪影,那些持有新货币的官员、官兵早就为熟识之人团团包围,千方百计
求一枚新的维新重宝。在黑市上,标价一元的维新重宝能叫卖到3甚至更
的
平。标号为甲000001的各面
纸r。
在铸造了3000万元的货币之后,这:L落,财政的币制改革的第一步终告完成…
照《国币条例》的规定,新的维新重宝和维新纸币是一一对应的兑换主
,任何手持其中形式之一的人都可以将其兑换成为另一
形式。其中,维新重宝兑换成纸币时不收手续费,维新纸币兑换成维新重宝时收取1%的
费(最低不少于1分),这
单方面收取收费的目的就在于鼓励使用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