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一百八十一章科举(2/2)

关兴,关羽之,关平之弟。官至侍中、中监军,继承其父汉寿亭侯爵位。有关统、关彝。关统,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赵云长赵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刘宪那时候酒也喝了不少,嘴上这么一哆嗦,就嘣了“科举”来了。只是对科举刘宪了解的实在有限,而且他也不想提到这俩字,一是因为怕不适应这个年代,二则是因为这两个字会让他想起另外两个他的延伸意思…考试。

科举制若在蜀汉施行,有益无害。

一题,试论而考,召天下有才之士来试。策论远,才学超人者,选中为官。不闻低贵贱,只看才学多寡。

诧异的望着刘备,刘宪有不敢相信。

五年前,自己不过是语音不详的随一说,刘备这个时候都还记得?

刘备温温一笑,略带着苦涩之意。想到自己年幼之时,叔父倾尽财力供养自己读书,年岁长后(十五岁)更是送到了大儒卢植门下(公孙瓒就是那个时候和刘备认识的),期望的就是要自己早日地。

多重士人名声,少察其实际才。大家豪门弟求名岂不是轻而易举,加上那个家族势力,这举孝廉、茂才等等几乎都落在了豪门上,使得累世公卿之家层不穷的同时,朝廷之中无能者也越来越多,更使得众多真正大才之人被埋没难

可见一番啊!

刘宪并不知,自己那日的随一说却是真真的戳在了刘备心痛之,更让他想起了自己在失落中逝去的叔父、母亲。

假如朝廷真的能像元度那日所言,公开考论,量才举士。以自己的一所学,岂会沦落到贩履织席为生。

可惜事不从人愿,最终一事无成。直到黄巾起,才抓住了一个良机。立下不小的功勋,却因为无人帮言,最后只落了个小小的安熹县尉。

刘备等人若是真的有意于科举,刘宪自然乐的给他们详细说。毕竟后世演义中,蜀汉的官员选几乎是回到了西汉初年的“任

曹魏推行了“九品中正制”而蜀汉比它还要更激,文武官员直接任用功臣、元勋的弟充任。或许是因为蜀汉一朝都忙着匡复中原,无心也无力制定选人才制度,但是这个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会是埋下无穷隐患的。

“无能之辈得居官,最终罹害的还是百姓,危害的还是社稷。是以,宪妄度猜想,若有朝一日,天下之官皆是朝廷考才学而,那百姓该是何等之乐。

文官可如此,武将也可如此。一作文,一行武,二科论来,是为科举。”

而且蜀汉官员选制度还有另外一大特,功劳越的大臣的孙官位就越:“张苞,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加军师将军”张飞二张绍“官至侍中尚书仆”孙张遵为尚书。

“主公,二位军师,这科举,乃是宪早年思量到的。”淡淡一笑,刘宪尽量保持着面上的表情“我大汉自和帝以后,举孝廉、举茂才,昔日的为国选才,已然被世族大家所垄断。那些豪门弟互相捧,虚作假,位易如翻掌。主公不闻那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