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一百八十章剪除私兵(2/2)

这丫的,竟然还打着这样的注意。望着庞统满脸的笑得意,刘宪心中暗自为蜀中豪落了把泪。

反正自己的目标达到了,还他法正如何?

这是表明,他赞同庞统的“一箭双雕”了么?

写这本书的时候,前天想到了这一段,再想到历史上的那场绵竹之战,心理面真的有些难过。

邓艾,蜀汉主力皆在剑阁守备,困难之际主角求到了蜀汉的各大世家,相求他们以私兵相助。

这个不真实的“印象”令得刘宪对私兵一直暗忧在心,再对照历史(演义)…邓艾,尚书仆诸葛瞻(诸葛亮之,时年三十七)临危授命,结果“老英雄儿非好汉”战死锦竹,一同阵亡的还有其长诸葛尚(十九岁),黄权的儿黄崇(尚书郎),张飞的儿张遵(尚书),李恢的侄李球。

刘宪嘴角一翘,见到刘备安然。他才不会没的去添呢,不看刘备大BOSS都不谈了么!

邓艾败了,但私兵折损的也很厉害,但似乎还有一些世家派的兵很少,主力还是关张赵、诸葛等刘备集团的后裔。

可其中的一本书就像一颗挥之不去的影牢牢地印在刘宪心中。并不是这本书太好太彩了,事实上这本书的内容甚至书名都已经被早早的忘了去。能让刘宪铭记在心的只有主角求援时的一段遭遇。

暗暗一笑,刘宪心中一阵畅快,总算又圆上了一个不是心愿的心愿。

对于蜀地的治理,诸葛亮历来便是主张重典峻法施之,主要原因就是益州地方豪太过骄横。详细的盘算了一片,他接着开:“主公,士元之言倒也算周到。益州豪虽然骄横,可他们到底是偏远小族,其为首者永年(张松)、公衡(黄权)俩大族,放在中原,也是籍籍无名而已。与那些累世公卿之家,完全比不得。所以,主公只要态度,有大军坐镇,西川断然不会。且主公只需要隐隐的透去,是为了惩罚撷取府库之过就是。”

诸葛亮重放在了剪除私兵上,直接将之前被列为首要讨论问题的…是否责罚法正,这一命题给揭了过去。

两方一比较,刘宪心中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可以说就算这次剪除私兵不成,还有下一次等着呢,刘宪是绝不会放弃的。而现在,一举解决,他当真是心大畅。

可见诸葛瞻率领的这支队是一支多有勋旧弟组成的近卫军,是蜀汉最后的力量,他们的覆灭对蜀汉、对刘禅的打击称得上是致命。

英雄儿好汉,真的不适用他们。但对刘氏的忠心,却是让人慨。其中的黄崇,更是令人黯然。

当的该是平民,如此就是两三万,十四五万人啊。”

Ps:那本书应该是前两年看的,现在已经记不得了。只知主角是刘备和孙夫人儿的儿,虽然也是刘氏后人,但份尴尬不受待见。

在前一世,因为喜三国,所以穿越三国的小说读了N多,当时记在脑中糟糟的,甚至在重生之后自己还靠那些东西来应证《三国演义》。时间过去了十六年,到现在还能记着的内容已经很少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