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自己的处境就会工人能够家危险!
宋辽两国之间的谈判还在进行。不过口水仗实在太多,大宋使节就在王静辉的建议下干脆列出一张单子…辽国必须赔偿大宋在河套平原受到磨古斯攻击的损失;辽国必须对磨古斯的叛乱进行镇压;如果辽国无法镇压磨古斯的叛军,那大宋将会命令河套平原的定西军向北进发进入辽国上京道,不过到时候宋军打下多少土地都将为大宋所有,连国不得干涉......
王静辉在给苏颂拟写谈判条约的时候。心中不禁有写好笑…这张《和谈纪要》中至少用了二十个“必须”.数十个"一定",满纸条文看上去倒是像后世美国对弱国施压的外交言词,满嘴的“马死特”不成想自己在这个时空先过了一把瘾。不过苏颂可不是王静辉。看到这封从大宋送来,上面有皇帝玉玺的条文感到非常的不满意…太多白话文了!一看就是驸马的手笔,那字倒是挺漂亮,不过怎么看怎么像女人写的…毫无疑问这准是公主代笔。这样的文书在苏颂这个学者面前可是过不了关的,他不明白王安石他们怎么会让驸马把白话文写成的类似国书一样的东西送到辽国来,这实在是太丢大宋的脸面了。要知道自己的谈判对手张孝杰还满口之乎者也呢!
苏颂不满意归不满意,不过为了照顾大宋的面子问题他还是仔细的修改。将这份不太合乎“规矩”的书信重新翻成文辞优美的文件后递交给自己在谈判中的对手张孝杰。苏颂也是颇有文才的,虽然在大宋他的文声比不得司马光和王安石,就是连后辈的苏轼兄弟也是差了很远,但通篇文藻优美,不过这在张孝杰的眼中却是字字滴血。毫不掩饰的透露了大宋的决心。
辽国统治高层自然是绝对不会同意这样的谈判和约的。大宋驻扎在河套平原的定西军辽国也是非常熟悉的…天德军一战,辽国损兵折将,前去威慑大宋的五万契丹精锐全军覆没主帅被擒,这是辽国的征战历史上非常少有的。对于定西军的战斗力契丹人有过如此感性的认识。自然是不愿意宋军进入上京道,而且前段时间反馈回来的消息是。定洗军只用一部便将投靠磨古斯的白达旦部全部连根拔起,白达旦部在辽国西京道彻底消失,只有少数残余逃脱,这才使得辽国得知宋军的军事性顶早就开始了。
这也怨不得辽国对自己国土上所发生的战事反映这么迟钝,磨古斯虽然没有继续东进,但他在得到大宋的贸易之后,便急剧扩张自己的力量,在没有和大宋翻脸之前,他通过和大宋的贸易关系轻易的便将北阻卜部统一,连生活在西京道北部的南阻卜所属的白达旦部也投靠了他,至此辽国完全丧失了对上京道和西京道北部的控制。由于大宋灭了西夏,使得辽国西京道也面临这非常大的军事压力,以前有西夏在的时候,辽国西京道尽管和大宋的河北诸路接壤,但却没有驻扎重兵,因为有西夏的策应使得辽国统治者乐得坐山观虎斗。等西夏灭过之后,辽国的经济状况如此之差,失去了西夏牵制的宋军在西京道的军事活动非常频繁,尽管有很多辽国有识之士不断上书朝廷要求增加西京道的军事力量,但大宋不断的加强河北诸路与南京道的接壤区域的军事力量,这似的辽国应对南京道边境就已经非常吃力了,哪里还能顾得上西京道?故此两年来西京道的军事力量因为在天德军事时间之中损失巨大,但却没有得到后来应有的补充,还不如灭夏之前辽国对西京道的控制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