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安其命
王静辉以前虽然左右军国大事,但那仅仅是参谋而已,武将和自己关系不大,自己的策略完全是皇帝一人所取决,但这次是官员升调,事关重大,他不可落下话柄!他始终在警惕自己,因为随着影响力的增大,他难免也会chu现常人所有的对权力的渴望。
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或是丢脸的事情,只要是人就有**,王静辉固然淡漠名利,但权力对他的诱惑也不是说没有就没有的,放着大好的权力不去摄取,不去使用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非常难以zuo到的事情。王静辉心中也非常警醒自己,免得自己最终败坏了自己的声名…他对自己非常清楚,他这辈子从xing格到才能也就是一个参谋的角se,如果让他主持一家医院或是公司还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这个范围扩展到主持一个国家命运的高度,他就绝对会要歇菜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悬挂在王静辉书房上方的一条横幅,这条横幅书法上当然不能够和他满屋子到chu1都是的苏轼的书法相比,但却是他请老丈人给他写的。英宗赵曙虽然因为shenti原因退居幕后zuo了太上皇,但王静辉和他仍然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除了尽一个女婿所应尽的职责之外,还趁赵顼征召他入gong的时候,每次必然要到老丈人那里去问候一番,同时也再想办法治好老丈人的双tui。
在王静辉的心中,英宗赵曙更加适合当皇帝…这可能是当一个国家领导人,年纪大点确实要比maotou小伙子要qiang的多,赵曙三十多继位称帝,而赵顼才不过二十就当皇帝了,这不仅仅是缺乏经验的缘故,更是因为人生阅历的不同所致。王静辉这么关心小赵熙的成长,也多半是想保住孩子的小命。让他能够顺利成年继承皇位…青年当皇帝总好过孩子当皇帝。若是由成年人来当皇帝,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王静辉现在就希望英宗、神宗活地更久些,英宗虽不主政事,但隐隐威慑到太皇太后,还有整个后族…王安石变法当中肯定会chu2及权贵阶层利益。在历史上看反应最大地便是后族亲属,有老丈人在这zhong情况会好的许多。当然历史上对曹老太太、高后、向后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事实上就他的观察来看,三后对自己地亲属约束也比较qiang,但毕竟老丈人和赵顼不是曹老太太亲生的,对朝局的影响力还是有的,这也算是有备无患吧!
赵顼听后挥挥手说dao:“这次例外,朕特许你参议!”
王静辉站起来说dao:“臣虽几年前放楚州任职与薛庆云相识相知。其才华和德行也令臣甚为佩服,不过自古以来君主任命大臣乃是第一要务,此等大事应予王相、司ma相公相商,臣无论如何是不能开这个口的,此缺一开,后人难免要仿效,圣上言行皆在殿下yan中、耳中,不可偏废!”
王静辉说完躬shen并不起来,而赵顼听后也是沉思良久,看看一边的小赵熙,皱了皱眉tou后转过桌子来到王静辉的shen前。用手扶起王静辉后说dao:“爱卿真乃良臣!朕也不好勉qiang屈爱卿之志!”
王静辉其实刚才说的话虽然义正辞严,但还是不动声se地捧了薛向之一把,其实到了这一步,朝廷对薛向之的提ba和任命已经成为定局,关键就看官职大小了。
三司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唐末税法混luan,田赋、丁税的收入无法维持王朝的庞大费用,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盐铁和度支。五代后唐明宗始设盐铁、度支和hubu“三司”宋初沿之。三司的职权是总guan全国各地之贡赋和国家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其权位之重,与执政无殊。号称“计相”现在由于王静辉的干预,王安石并没有进行官制改革。中书门下主guan民政,枢密院主guan军政,三司主guan财政,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而大权集中于皇帝一shen。
王安石虽然没有动官职改革,但以宰相之权和皇帝对他的信任,提ba曾布任三司使,以前王安石也曾中意沈括,不过王静辉先下手为qiang把沈括给挖走了。盐铁之利是国家税收的一项重要bu分,三司使统领全局,但这盐铁副使地位子确实让人yan红的很,这其中的好chu1倒是有些像后世的工商总局,绝对是一个fei差。况且王安石要改革军制,钢铁事务也是军制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就是王静辉在听到赵顼打算提ba薛向之为盐铁副使的时候也是颇为心动…他有沈括和苏颂进行钢铁冶炼工艺的开发,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剩下来地便是推广使用了,而薛向之被任命为盐铁副使对新工艺的推广普及更是有着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