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四十章和平(2/3)

王静辉说:“圣上,臣以为绝对不能答应西夏的请求!这数万俘虏是当初跟随谅祚的亲兵。其战斗力是西夏最地军队,梁乙埋兄妹不过是想得到这些军队来巩固他们在西夏的统治。如果这批俘虏再次被西夏武装起来,不仅可以帮助梁氏兄妹迅速稳定西夏国内的局势,以后更是扰我大宋的先锋!再说这些俘虏手上都沾满了我大宋军民的鲜血,上天有好生之德,杀俘不祥也有碍于天和。使我们不仿照白起坑杀这数万俘虏就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如果放他们回去,那只能是养虎为患!昔日秦国大将白起俘虏赵军四十万坑杀。使得赵国在十几年当中无法恢复元气,我们留住这些俘虏用来修路筑城,一方面可以延缓西夏恢复元气地时间;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大大的节省国家财政压力!这只是臣的一儿愚见,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王静辉回看看这个“半老不新”的家伙,心中一阵恼火,但还是心平气和的对他说:“赵相公说的也有理,不过现在相信相公也非常清楚西夏国内梁氏兄妹和皇族权贵正斗的如火如荼,双方看起来也算是势均力敌,但这些俘虏一旦回到西夏,这平衡就会被立刻打破。一年多前朝廷定下计策当时没有趁胜追击西夏,就是怕西夏内会先放下争斗来对抗我大宋,所以为了能够使双方力量继续保持平衡,长时间内耗下去,这些俘虏也万万不能回到西夏!”

王静辉说完后便仔细大量这殿中众人,发现他们的脸似乎都有不是很好,心中想到:该不会是他们早就商量过。打算要归还这些俘虏了吧?!

王静辉在心中本就没有想着要让这些昔日的西夏锐再回到国内,不仅要成为免费的修路工人,就是以后那些疏通河,修建利工程和国防工程等最繁重的劳动也会最大限度的使用这些俘虏。除非他们能够活得足够久,丧失劳动力后才会有可能回到西夏,但王静辉认为这几万人是没有这个可能了。这倒不是王静辉心狠手辣。他非常明白如果把这些人放回去除了帮助敌国尽快恢复元气外。会给大宋今后带来什么样的麻烦。

西夏国内政治社会矛盾不断的激化。这一时期西夏是大宋最主要的敌人,但它的主力队却在两国冲突中不是战死便是成为大宋的隶,正在修整汴都通往西北的路。而大宋除了取消给西夏的那十几万贯的“岁币”外,最要命的便是时不时的严格控制宋夏两国的贸易,还暗中猖狂的发展走私贸易,这严重的打击了西夏的经济基础,使得原本就很糟糕的西夏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并且还让大宋获得了很多的匹,这大大的威胁了边境的安全。

英宗赵曙问:“卿看过西夏送来的国书有什么好建议?”

不过英宗赵曙君臣虽然已经原则上答应西夏使节,但刚才听过王静辉的分析后,也觉得他的话非常有理,毕竟给自己培养一个敌人实在是件傻事,英宗赵曙也不愿意过两年后宋夏边境又是狼烟四起。

新任参知政事赵忭说:“如果不归还这些俘虏,恐西夏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边境就会升起事端!”

翰林学士韩绛说

王静辉心中所猜想的不错,英宗赵曙君臣早就有意思打算把这些俘虏归还给西夏,这中间除了西夏梁氏兄妹派使者向他们许诺和平和财外,从汴都到西北的主基本上已经接近完工,这些俘虏也派不上什么用场了,所以便动了归还的心思。

王安石这是第一次参加有王静辉在的福宁殿议事。他对这个年轻的驸也是好奇的很,昨天他便知今天的议题了,不过令他吃惊的便是福宁殿中这些人都是手掌大宋命运的人,齐聚福宁殿中就是为了听听王静辉对西夏国书地建议,这可不是一个学士或是军州事所能够参与的会议,这份恩可是远远超乎他的预料之外,以前他还真以为外界风传的驸福宁殿议事是虚假的,今天才证实在皇帝和旁边这些老臣心中,王静辉是十分受到信任和重视的。

王静辉记得后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个法国将军对着法德签署地和约曾经说过:“这次大战不过是争取了一代人地和平。”这倒是和现在的状况有些相似,不过对于他来说只需要几年地和平便足够争取大宋发展的有利时机了。下一次宋夏开站的时候便是彻底了解两国恩怨的时候了。

这次西夏派遣使者来到大宋递国书,王静辉觉得应该是梁氏兄妹手缺少武力,想要回这些兵回到西夏后重新武装起来来稳固他们在西夏地统治。他看完这封国书后,恭敬的将国书放回到旁边内侍手托的托盘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