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零六章赏赐(2/3)

宰辅韩琦和枢密使富弼对这两父盖弥彰的对话,在心中都快要笑破了肚,但还是忍住了。颍王赵顼经常带着蜀国公主去找王静辉,这在他们中早就不是秘密了,要不然王静辉为什么还费这么大的功夫去考状元,还要拜韩琦为义父什么?不过此事涉及皇家的颜面,即便自己的资格再老,也要把嘴的严些,否则自己的圣眷便会受到影响,不要到最后临老退休后还要被皇上穿小鞋。

英宗赵曙听了颍王赵顼的话后,笑着说:“朕也是不知为何不把这二十五万亩淤田一起来安置厢军,韩公可知驸的心意吗?”

宰辅韩琦也笑着说:“臣也是刚刚接到驸的来信。信中也提到了这些剩下的良田。驸的意思是想把这些良田留给朝廷作为赏赐有功官员所用,可以节省下朝廷的额外开支。臣也想驸的安排的周到,还请圣上成全驸的一片为国分忧的孝心!”

事来难免有些畏首畏尾,在理有关于军队方面的事情的时候,生怕及到什么忌讳,糊里糊涂的便挨上一本。

对于颍王赵顼,他可不明白王静辉为什么要白白放过这二十五万亩的良田,他认为这些良田给厢军顺便裁汰厢军更为划算的多。这段时间他的老师之一韩绛升

“咳…咳…!”旁边的颍王赵顼听到父亲赵曙越说越离谱,蜀国公主跟着自己到跑。底下的大臣可都是不知或是睁一闭一,赵曙这个时候自己张嘴说来,那不是让御史来上一弹章吗?连带自己也不会好过,所以他见赵曙说的兴,就假装咳嗽来打断赵曙的话语,以示提醒不可明言。

王静辉想留下这二十五万亩的淤田来专门献给朝廷,用来赏赐给朝中大臣用的,毕竟现在财政张,老是赏赐钱财对于朝廷来说短期内的负担是很重的。这借兴修利得到的淤田,土质沃,往往开发来的都是优质良田,这对于那些背后有大地主背景的官员来说,与其要钱财的赏赐,还不如得到这淤田的奖赏,其诱惑力是大的。

对于这样地解决方案,王静辉是颇为无奈的。毕竟这二十万亩沃的淤田不是个小数目。照大宋现在的粮亩产三石地平均平,楚州的淤田在条件好的情况下普遍都是五石甚至是六石的亩产。合现在正在试的双季稻,一年下来光是卖粮就可以达到一百三十万贯啊!要是上棉等更价值的农作,那就更不敢想象了!楚州的利工程也不过投资在四十万贯多一儿,这笔买卖要是合理运作的话。就是几倍的利回报,更可怕的便是这个利可不是一榔地买卖而是每年都有,而王静辉当初可没有想到这中间还有提供给楚州的是无息贷款,这笔帐算下来,差儿让他吐血而死。

英宗赵曙听到儿的咳嗽声后,立刻意识到自己是有些兴的过了,脸上一红,所以连忙收住话,转移话:“顼儿,最近不好吗?要注意啊!”颍王赵顼为了挽回自己和皇室的面,也只好任命的缸了,说:“禀父皇,孩儿最近偶尔受了些风寒,没有什么大碍,父皇不用为此担心,倒是父皇乃是国家石,万万要保重!”

韩琦在家里来之前便接到了王静辉的急件,知自己这个能的义想把这二十五万亩淤田留给朝廷赏赐用,他也知王静辉最近在楚州一又一策论发过来,免役法和青苗法虽然得到了英宗赵曙的大力支持还有自己的帮衬。但终归是树敌了,随着这两项新法如果试行成功将来推广到整个大宋,那得罪地人可就大发了。最近自己老是受到来自御史中丞王陶的弹章,受到这位御史台老大的鼓励,整个御史台似乎吃了兴奋剂一样跟自己对。虽然他以拥立首功在赵曙的心中地位非常重要,但这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王静辉留下这二十五万亩淤田给朝廷作为赏赐官员之用,这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他和王静辉所受到的压力,分化那些跟风与自己过不去地官员。

英宗赵曙听后,笑着说:“驸也不是你的儿吗?呵呵!好!好!驸果然是思虑周到,也难怪蜀国公主对他青有加…”

王静辉试行推广免役法和正在实行中的青苗法,已经得罪了不少人,要不是自己在楚州的地上没有犯错,再加上英宗赵曙对自己圣眷一时无二和宰辅韩琦、欧修、司光等人的联手压制,恐怕自己老丈人的御案上的弹劾自己地奏章已经堆积如山。这二十五万亩地淤田正好是王静辉借献佛之意,来缓和一下他和朝中大臣隐隐的裂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