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等油料作物,运回楚州来加工。才几个月的时间,楚州隐隐有区域榨油中心的样子了,由此带动的经济发展和赋税的增长,让王静辉心中也很高兴。
历史上西方的产业革命的两个发动机便是蒸汽机和纺织机,蒸汽机原理他是知道地,但要做这个大东西。王静辉心中还是非常发毛地。尤其是蒸汽机的密封问题,没有橡胶哪里能够做得出来蒸汽机?还是纺织机更现实一些。王静辉在乡下地时候也曾见过那种最古老的纺织技术,也许凭借自己那半吊子的机械知识和见识,也许能够从这上面捣鼓出点东西来。
王静辉差人弄来一套这个时代所用的纺织设备放到知州府地一个偏厅中,还请了几个老木匠和有经验的纺织师傅在自己的官邸住下。在处理完公务的闲暇时间,王静辉就和这几个老木匠和纺织师傅在这个偏厅中一起琢磨怎么来改进现在的纺织设备。
看到这么一大套纺织设备,王静辉也不禁有些头痛,心中直打鼓,不知道自己凭那点儿可怜的机械知识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去钻研了。看过纺织工人将这套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演示过一边后,他的心中就有谱了:最不济,他也会把用在水利印刷机上比较成熟的水力推动技术用在纺织机械上,那照样能够大幅提高其工作效率。
在研制新地纺织机的时候,王静辉才想起来现在大宋的棉布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棉花的种植范围也是从老织工嘴里听说,还局限在闽广、崖州地区,不过棉布倒是很好卖。
“闽广、崖州?!那可是‘钓鱼’的好地方啊!以前课本上所讲的‘男耕女织’在这个时代还不是指的织棉布,而是丝麻一类的织物,自己可真够失败地!”王静辉心中有些懊恼的想到。
现在棉布产业远远没有像王静辉所设想的那样发展起来,楚州这里也只是仅有少部分人在种植棉花,产量不大,他所弄到的织布机也是手下官吏千方百计才找到的。而织布机原来的主人就是因为织棉布太费时、费事,成本太高才放弃织布地,正好赶上王静辉派出去买织布机的官吏,二话不说便把自己以前吃饭的家伙倒手出去,还好把织布机卖个好价钱,然后关门大吉。当王静辉明白这前因后果后。差点儿没有郁闷死。
看看那台曾经让他还很是头痛的织布机,现在在他的眼中也是个破烂货了,这倒不是织布机的破旧,而是因为王静辉经过几天的观察后,才发觉这织布机的结构和效率比他在二十一世纪村寨中所见过的织布机更加原始和简单。想想书中那位伟大的黄道婆还要等上两百年才能出生,现在这台织布机在他的手中改进的余地还很大,完全可以变成铅活字印刷机那样的赚钱利器。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有可能成为超级富豪的,当然也会一败涂地”王静辉想起某个二十一世纪的商界大佬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这句话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好在他运气还算不错,走上了富豪之路。